全国人大代表李为民:带着一摞博士论文上会,提出医学人才评价要把五唯变五重;建议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纳入医保
来源: 呼吸界 2019-03-10


全国人大代表、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带着六份博士生的论文来到会上。这次上会李院长带来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建立分类分层的医学人才评价体系,一个是把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李为民院长

 

李院长首先介绍,目前我国医学人才的评价体系和职称的评审,都存在着三个现象和问题。

 

第一个现象是五唯现象。一是唯论文,论文成为了我国医学人才评价最核心的硬指标,甚至超过了临床水平和患者的评价,往往具有一票否决权;二是唯课题,课题的级别数量经费通常只是仅次于论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成了未来医学人才评价的必备条件;三是唯学历,如果学历不够,无论你的能力再强,社会贡献再大,常常也是一棒子打死;四是唯资历,如果你的年限和资历不够,那么无论你是评职称,还是评什么人才,往往被淘汰。五是唯数量,就是只看发表论文的数量,看了多少病人,而不关注治疗的效果和质量,以及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怎么样。


第二个是一刀切的现象。指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医院,医学人才的评价、职称的晋升标准都是采用的一把尺子,也常常是把科研作为金标准。


第三个是指标比较固化的现象。比如说把工作时间的长短,发表论文的多少,作为一个指标,没有一个反映你能力的一个量化指标。


李院长强调,这三个现象造成的最大问题,首先就是忽视临床技术的创新,大家都去搞科研去了,所以可能出现发表论文数量不一般,而实际的业务能力很一般,专业职称很高,动手能力很差,甚至还出现加工杜撰一些研究成果等急功近利、严重学术不端的现象。最近几年从SCI退稿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我们医学、生物医学退稿的比例是最高的。第二就是出现了轻视临床服务的问题,一些临床医生宁愿去写一篇文章,申请课题,也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提高医疗技术临床水平,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为此,李院长建议,把医学人才分为三大类,一个是临床型人才,就是以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医学人才;第二是临床研究型人才,也就是医疗服务,临床研究及临床转化研究均优秀的医学人才;第三是研究型人才,就是以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临床转化研究为主的医学人才,重点是做研究的。


同时也把医院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是研究型医院,一个是临床型医院,一个是基层医院。研究型医院就是教学医院,需要临床教学科研并重,这样的医院做研究,需要做真科研、真学术、真成果;临床型医院就是普通的三级医院,应该以医疗服务为主,同时去做一些临床研究,可以关注基础研究;基层医院就是以临床医疗服务为主,但是应注重临床经验的总结。


在对人才分型,医院分层的同时,李院长强调,在人才评价体系的建设中要把五唯变五重,第一个是重医德,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把医德作为评价指标的最重要内容;第二个是重能力,就是重视它的临床诊疗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第三个是重质量,要引入医疗质量的终末指标,比如围手术期的死亡率,诊断的正确率,抢救的成功率等等。第四个是重实效,就是要看研究的成果,临床技术创新是否能够真正提高临床的疗效。第五个是重贡献,指在精准扶贫,对口支援,援疆援藏援非以及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中,是不是冲在第一线。


此次参会李为民代表带来的另一个提案是建议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纳入医保。


李院长说,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所有的癌症当中排名第一的,五年的生存率不到18%。而肺癌诊断的早晚与预后直接相关,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100%,但如果是晚期肺癌,其五年生存率仅有5%。因此要改善肺癌的五年生存率,提高肺癌的治愈率,必须早期诊断。而目前我国早期肺癌的诊断率相对较低,大约仅有15%~20%,相较于其他国家的30%以上更低,重视肺癌筛查刻不容缓。


李院长特别给记者举了一个成功的例子,2014年,华西医院对全院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了低剂量螺旋CT筛查,结果发现竟有27位员工患有早期肺癌。而经过手术治疗,这些员工两周之后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同时可节省医疗费用,由于是早期肺癌,手术治疗花费为2至3万元,而晚期肺癌如采用靶向治疗就需要10到20万元。同时早期肺癌治疗效果也更好,五年生存率更高。


李院长一再强调,筛查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个能够发现早期肺癌,第二能够降低肺癌的死亡率,第三可以节省医疗费用,使我们的医保费用能够用在刀刃上。他同时也特别提醒,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我国的很多单位仍旧采用普通的X光平片做筛查,但是普通的X光平片已被证实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最现代、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肺癌的规范筛查

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