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精要
● 此项研究是在武汉开展的第一项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在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在武汉所辖全部13个区,以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3556个家庭计9542名居民的代表性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随后在6月以及10-12月进行随访。
● 在9542名受试者中,532人新冠病毒抗体呈阳性,经校正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9%,说明即便经疫情暴发,仍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
● 发现抗体阳性者中82%未曾出现任何新冠相关临床症状,属无症状感染者,明确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 抗体阳性者中有40%产生了中和抗体(可有效对抗病毒的功能抗体);随访发现中和抗体至少可稳定存在9个月,说明一旦激发对新冠病毒的有效体液免疫,效力可持续较长时间。这一发现对于新冠疫苗保护时效评估具有间接提示意义。
● 研究表明武汉人群中仅2.7%存在中和抗体,提示人群仍普遍缺乏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需防止大流行再发生。
北京时间2021年3月19日清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题为《新冠血清流行病学与体液免疫的持久性:基于武汉人群的随访研究》论文。该项研究揭示了新冠感染者血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
一、研究的主要发现及意义
1. 研究发现武汉人群中新冠病毒抗体阳性率为6.9%
在9542名受试者中,532人新冠病毒抗体呈阳性,经校正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9%,提示了武汉人群的新冠感染率。此数据说明,即便经疫情暴发,仍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
研究显示,女性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66岁及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医护人员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职业,过去5个月去医院就诊人员抗体阳性率高于未去过医院的人员。
研究发现,世界各国、各地区新冠确诊病例数与据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推算的感染人数之间均存在很大差异 ,主要原因包括感染者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加上感染者就诊心理与行为、疫情当时当地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核酸筛查策略、核酸采样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等方面的不同,
导致抗体阳性率均远高于当地报告的发病率,据血清抗体阳性率推算的感染人数亦远高于诊断病例数。全球多国已发表的新冠血清流行病学论文显示二者比值从数倍到数十倍不等,多在10倍以上,其中美国洛杉矶为43.5倍,荷兰为30倍,意大利米兰为15.1倍,瑞士为11.6倍,西班牙为7.8倍,本研究为12.4倍。
该文章的领衔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认为:「评估感染新冠病毒并具有免疫力人群的比例,对于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降低未来再发大流行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由于轻症感染者可能未就医,无症状者通常未经检测,确诊新冠的病例数与实际感染人数会存在很大差异——各国的经验与数据均相仿,这也是新冠疫情中的一种共性现象。」
2. 明确无症状感染者占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大部分
发现新冠病毒抗体阳性者中82%未曾出现任何新冠相关临床症状,属无症状感染者。真实反映出新冠病毒的一项人群感染表现特征,显示出新冠病毒感染的「冰山现象」。
532名新冠病毒抗体阳性者中437人(82%)无症状,这远高于过去全球报道的40-45%的估计值。作者指出,受试者在报告过去5个月是否有过症状时可能存在回忆偏倚,但此研究不会明显误判有无症状,因为当时武汉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来识别每一个病例,武汉市民在疫情暴发期间很注意记录自己的症状。
研究者分析,若血清阳转率可以准确反映新冠病毒暴露情况,那么低病例数与高血清抗体阳转率之间的明显差异表明,大多数血清抗体阳转者是通过无症状感染产生的抗新冠病毒抗体。
这项来自武汉的最新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对以往的全球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补充,包括在日内瓦(瑞士)、西班牙、美国、冰岛和荷兰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试图阐明人群的真实感染率。由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尚不明确(全球估计在6%到96%之间),因此此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者抗体动态变化规律
研究发现,2020年4月,抗体阳性人群中只有40%(212/532人)产生了中和抗体(可有效对抗病毒的功能抗体)。经动态追访,有中和抗体的人群比例在两个追访期内未见明显下降:2020年6月为45%(162/363人);2020年10-12月为41%(187/454人)。此外,对335名参加了全部三次随访者的中和抗体分析,发现中和抗体水平在9个月内未出现明显下降。
中和抗体在感染后9个月仍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一旦激发对新冠病毒的有效体液免疫,效力可持续较长时间。这一发现对于新冠疫苗保护时效评估具有间接提示意义。
与确诊患者及有症状感染者相比,无症状感染者抗体水平较低。 这一现象对未来精准防控工作具指导价值。
文章共同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任丽丽研究员认为:「目前对新冠病毒自然感染的免疫应答持久性尚不明确。我们的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可持续存在9个月以上,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中和抗体至少在9个月内保持稳定。」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学
该研究在方法学上具有诸多显著特点。
1. 以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取武汉人群的无偏样本
在武汉所辖全部13个区,以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3556个家庭计9542名居民的代表性样本进行现场问卷及咽拭子核酸、血清新冠病毒抗体检测。
2. 是截至目前全球观察时间最长、随访次数最多的前瞻性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在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即进行现场调查,随后在6月以及10-12月进行随访,并将继续追访。
3. 基于最早且单次新冠暴发现场,进行自然感染后抗体动力学研究
该研究选取最早、且仅有单次新冠暴发的武汉市为研究现场,受试人群在研究过程中未受到再发、叠加感染的干扰,因此,该研究是关于新冠感染后「最纯净」的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可资准确评估单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抗体动态变化。
4. 采用活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方法保证中和抗体检测的准确性
5. 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大多数病例都是无症状的,未能在感染开始时即进行核酸及抗体检测,无法确定研究对象被感染及开始产生抗体的准确时间。
三、国际权威专家称该研究是「描述新冠病毒感染和理解大流行下免疫状态的重要里程碑」并高度评价中国抗疫成就
同期《柳叶刀》专门为该研究配发由国际著名微生物和免疫学专家Richard Strugnell等撰写的述评,对该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述评指出,
在检测、溯源和治疗资源远远不及的情况下,中国公共卫生系统成功地控制了武汉新冠疫情的暴发。这项研究的发现使人们对大流行城市人群自然血清阳转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鉴于通过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相对较少,该研究再次强调了在人群水平上通过有效的新冠疫苗控制该病的重要性。武汉实施的非凡、快速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可能遏制了病毒的传播,但也阻碍了持续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从而降低了自然获得的群体免疫比例。」称「
这项研究是描述新冠病毒感染和理解大流行下免疫状态的重要里程碑」。
[研究资助] 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共同资助。
[承担单位] 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北京医院和中国工程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本文完
排版: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