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8年2月28日,我来到了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旁边的一个小城——吉森,这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地方,最热闹的不过一条约200米左右的步行商业街,我此次学习的目的地——吉森与马尔堡肺病中心在远离商业街约1公里的地方。在跟随学习的6个月中,让我最为叹服的是肺动脉高压医师的「一身本领」。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是一个极寒的冬日,即使推着行李箱在外行走一会儿,也立即能感受到寒冷引起的脸颊刺痛。好在接待的秘书工作做得极为细致周到,从路途的指引,到学习、生活手续各种的办理都非常顺利,体现了秘书工作的专业性,这种工作的专业性可以从我接触到的各个行业中看得到,尤其是肺动脉高压医师的专业性。
德国吉森与马尔堡大学肺病中心(UGMLC)的肺动脉高压团队为德国这一领域的领衔团队,也是国际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中心单位之一,国际上诸多目前运用于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的行业规范均出自于此。非常幸运获得国家外专局项目资助,亲身来到这个团队学习。
大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教育与临床培训背景,右心超声、右心导管、心肺运动试验的实际操作与结果解读、报告能力。
肺动脉高压与高血压同属于血压增高性疾病,但发生部位不同——分别为肺动脉与体动脉,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也不同。然而相比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这个病是医务人员和普通百姓接触、认识得特别少的一类疾病。最早的国际性诊治指南始于1973年日内瓦WHO肺动脉高压大会,距今不过40余年。目前国内外专家共识按病理生理学、血流动力学、治疗原则将肺动脉高压分为5大类,涉及全身各个系统,诊断、鉴别诊断流程复杂,这对于从事这一亚专业的医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UGMLC肺动脉高压医师的「一身本领」可以说更好地满足了这一亚专科的从业要求。
大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背景为保障足够的肺动脉高压诊断能力,奠定了宽泛与坚实的知识基础
大内科轮转学习,有助于全面掌握各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并熟悉各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有助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专科学习,则能更好地掌握呼吸与肺循环的病理生理知识,加深对于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认识,同时危重症医学知识的临床积累也有助于对肺动脉高压的危重症抢救。
也正是由于具备有上述专业特点,国内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成为肺动脉高压临床与研究的中坚力量。
右心超声、右心导管、心肺运动试验等诊断技术的全面掌握,从操作层面保障了肺动脉高压诊断与评估质量
在UGMLC,每一位肺动脉高压医师均需要熟练掌握上述技术,并在不同的技术岗位轮值。对于每项技术的学习,从读取纸质报告走向亲自操作,可以说是「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在跟随学习的时间段里,我注意到,作为临床医师去做这些操作,他们前期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在操作过程中会与临床情况进行印证,力求寻找最确切的数据,如果出现与之前推测不相符的情况,则会激发起他们的疑问,他们会通过文献搜索去解答,并提出可能的后续检查与治疗建议。
包括疑问、相关文献、建议等在内的这一完整的过程,会全部记录在患者的检查报告中发送给主治医师,这种报告是我在在国内的检查报告中未曾见过的。这是一种临床能力与诊断技术(即,国内所谓「辅助检查」)在疾病病理生理状态解读层面的最佳结合,这种报告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临床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推广。
图:肺动脉高压医师在校准右心导管零点位置
德国肺动脉高压医师的「一身本领」确保了其在肺动脉高压临床与研究领域的高度专业性,这得益于德国专科医师相对宽松的工作条件与从业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不断精细化每个工作环节,从而强化、深化专业素养。对于中国肺动脉高压医师而言,临床工作负荷极重,从业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在保证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能与国际同行一样去开拓创新、甚至引领专业领域的学科发展,是我们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