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今年冬天,一名既往有慢阻肺病史的东北老人「候鸟」去了三亚过冬,一不小心感冒了,之后病情加重住进了当地ICU,经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病情稳定,但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发生脱机困难,经航空转运,回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继续治疗。
突然有一天,患者性情大变——烦躁、幻视、不配合治疗。这是怎么了?是近期应用多种抗细菌、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是感染中毒性脑病?还是精神异常?
经详细的判断,最终诊断为ICU焦虑综合征,经延长探视、收听广播及相关治疗后上述症状好转。
CU焦虑综合征,也可称之为ICU综合征 [1] ,是指在ICU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急性发作的脑功能障碍。ICU综合征与成人ICU患者的病死率呈正相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2-3] 。ICU综合征的发生可以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2] 、住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 ,且有可能导致患者长期的认知功能损害。因此,及早对ICU综合征进行识别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ICU综合征的主要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
高危因素
● 不可控因素:
例如高龄 (>65岁) 、男性、既往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病史、既往有慢性肝脏肾脏疾病或多种基础疾病并存、既往有酗酒史及入院时已经存在视力或听力的减退;
● 可控因素:
这些因素多为可逆性的,包括(1)急性病症状态:低氧、低血压、失血、酸碱失衡。(2)急性中枢性疾病:中风、出血、梗塞、脑膜炎等。(3)继发疾病:创伤、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4)药物:抗胆碱药物、镇静镇痛剂、激素、抗菌药物、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惊厥药、H2受体拮抗剂、其他 (奥美拉唑)等。其中,镇静镇痛药物当中,苯二氮卓类被认为是成人ICU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5](5)各种置管及有创操作造成的疼痛。(6)各类外科手术造成的疼痛及心理抑制。(7)ICU环境:隔离、仪器设备、睡眠剥夺、抢救、特殊治疗、限制探视,限制活动、使用约束,缺乏沟通及交流。
临床表现
谵妄、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动作异常、智能障碍等。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型,分别是:情绪活跃型、情绪低沉型和混合型。其中情绪活跃型易于识别,占比较小,约1.6%,且预后较好。情绪低沉型约占43.5%,该类型在临床工作中不易识别,容易被医护人员忽略、造成漏诊。而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约占54.9%,预后差。
诊断除了需要结合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还需要借助客观的评估工具
2013版的美国ICU成年患者疼痛、躁动和谵妄处理指南 [4] 中介绍了5种评估工具:
▸ ICU神 智紊乱评价标准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CU:CAM-ICU)
【表1】 ;
▸ 重症谵妄筛查标准 (Intensive Care Delirium Screening Checklist :ICDSC);
▸ 谵妄认知测试 (Cognitive Test for Delirium:CTD);
▸ 谵妄检测评分 (Delirium Detection Score:DDS);
▸ 护理谵妄筛查量表 (Nursing Delirium Screening Scale:Nu-DESC)。
其中CAM-ICU被公认为敏感性、特异性都很好的评估工具 [5]。CAM-ICU评估主要分为二步,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通常使用RASS评分【表1】,如果RASS评分大于-3分,则进入第二步,评估患者的意识内容,主要评估意识状态急性改变或波动、注意力障碍、意识水平改变、思维混乱四个方面的特征【表2】。根据评估,特征1和2加上3或4阳性,可诊断ICU焦虑综合征。
【表1】RASS 镇静程度评估表
表2: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单(CAM-ICU)
ICU综合征的处理策略为预防为主,主要提倡的预防方法是非药物的
一旦确诊ICU综合征,治疗上,目前提倡的非药物治疗(行为学干预)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首先,要去除一切可以改变的诱发因素,例如积极治疗原发病、早期拔除各种插管、改善监护室环境等等。同时需要给予恰当的行为学干预,适当延长ICU探视时间和音乐疗法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手段。最后,还可以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在药物治疗方面,适度的镇痛镇静可以有助于消弭患者痛苦、保护脏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常用的镇痛类药物主要以阿片类药物为主,例如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等,镇静药物主要由苯二氮卓类、丙泊酚和α2受体激动剂。镇痛镇静应以患者为中心,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ICU综合征需要被所有医护人员熟知并重视,对每一位ICU患者进行常规评估,从而使ICU综合征可以被及时的诊断、充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Meagher DJ, Leonard M, Donnelly S, et a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otor subtypes in delirium: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phenomenology, etiology, medication exposure and prognosis. J Psychosom Res. 2011, 71:395–403.
[2] McMillian W, Taylor S, Janzen JM,et al. The impact of delirium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surgical and trauma patients. Crit Care Med.2009, Jun;37(6):1898-905.
[3] Shehabi Y,Riker RR,Bokesch PM,et al. SEDCO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exmedetomidine Compared With Midazolam) Study Group: Delirium duration and mortality in lightly sedated,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Crit Care Med. 2010, 38:2311–2318.
[4]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in, agitation, and delirium in adult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rit Care Med. 2013, 41(1): 263-306.
[5] Neto AS,Nassar AP Jr,Cardoso SO,et al. Delirium screen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2,40(6):1946–1951.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