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乃惠教授:耐药结核病诊断、治疗新进展——「遏制、终止、终结肺结核」第二季(3)
来源: 呼吸界 2022-05-11


前言


在《呼吸界》日前推出的「遏制、终止、终结肺结核」第二季系列直播中,我们邀请了王辰院士及结核病领域专家赵雁林、李燕明、沙巍、余方友、逄宇、李仁忠、初乃惠、陈效友,他们在直播间就「我国结核病综合医院诊疗能力及新形势下防治技术对策、耐药肺结核的诊疗技术与新进展、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鉴别诊断和精准治疗」等话题为大家做了精彩报告并互动,《呼吸界》编辑特此整理直播文字,经专家审阅后与大家分享。


我与大家分享一下耐药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对大家来说,耐药结核病可能有点遥远,大家目前比较熟悉的是「常规」结核病的治疗。我们常规所说的结核病都是敏感结核病。敏感结核病的治疗时间比较短,一般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治好。但目前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耐药结核病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耐药结核病到底需要如何诊断和治疗。


耐药结核病的诊断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耐药结核病诊断的进展。我们如何把耐药结核病「诊断出来」是很重要的,只有诊断出来,才能给予准确的治疗。现在技术发展比较快,以前我们要诊断一个结核病可能时间很长,需要做结核菌的培养,做痰培养大概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培养完之后再去做药敏实验,药敏实验大概又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经常要等一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把患者诊断清楚。但目前有很多的新技术可以帮我们更快地做诊断,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结核病诊断有哪些新的方法。


痰涂片镜检


结核病的诊断手段最常见的就是做痰的涂片检查。这个比较简单,让患者去留痰,可以连续留三天,也可以一天留三次。比如一天之内白天留一个,晚上留一个,第二天早上再留一个,也就是日痰、晨痰和夜痰。做三次痰的涂片之后,如果涂片是阳性的,也就是查到抗酸杆菌是阳性的,再排除一下是不是非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因为非结核分支杆菌做涂片也是抗酸杆菌阳性。但总体来说结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90%多的患者都是结核。这是最简单的诊断方法,但是我们现在涂片的阳性率比较低,好的检测机构可达到30-40%。但有一些检测机构阳性率只有10%甚至不到10%,所以涂片的敏感性是比较低的。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


另外我们还可以去做结核分枝杆菌的痰培养。如果是阳性可以再去做菌种鉴定,鉴定它是结核还是非结核或者是其他的菌。做完鉴定之后我们还可以做药敏实验,看这个患者对哪些结核药是敏感的,哪些结核药是耐药的。但是传统的药敏试验时间都很长。


药物敏感性试验DST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分子生物学的药敏检测技术:药物敏感性试验(DST)。药物敏感性试验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型药敏,一种是分子药敏。表型药敏就是用普通的培养基培养出结核菌后再去做药敏检测,这样就可以确定结核菌的耐药性。现在像北京胸科医院可以做16种药的药敏试验,也就是说大部分的结核药物都可以去做检测。


分子药敏检测更加快捷,最短两个小时最长两天就可以出结果。也就是基本上在一两天之内就可以确定患者是不是耐药。所以现在分子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去诊断结核病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


在综合医院大家用的可能还是常规的痰涂片。痰培养不一定都可以做,因为痰培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分子检测就比较简单,只需要把痰标本处理后放到检测仪器中就可以自动读取这个标本是不是有结核菌以及是不是耐药的,所以现在分子药敏会做的更多一些。


表型药敏主要是检测一、二线抗结核药的敏感性。但缺点是它所需要的检测时间比较长。现在临床应用最好的就是分子药敏,它可以快速检测,同时敏感性也比较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表型药敏的不足。


现在分子药敏作为诊断耐药结核病的常用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我了解到北京很多综合医院也开展了耐药结核的检测,像熔解曲线、X-pert的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诊断耐药结核病。


分子药敏的检测技术也有很多方法。像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可以做利福平的耐药检测,还有 探针熔解曲线的方法,不光能做利福平的耐药检测,还可以做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检测,检测时间也是2~3个小时出结果。另外还有一些 基因芯片技术和反向杂交技术,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去快速诊断,而且检测时间都比较短,所以这个技术广泛的在临床上应用。分子药敏用到最多的就是Xpert,它主要是做利福平的耐药检测。



应用利福平、异烟肼及氟喹诺酮类治疗前均需检测耐药


耐药结核病分为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准广泛耐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单检测利福平耐药是不够的,我们仍然还需要其他的一些药敏检测,包括氟喹诺酮的药敏检测。


目前不管是WHO的指南还是中国的指南都告诉我们,除了要做利福平耐药检测外,也一定要检测氟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因为它与我们制定化疗方案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的耐药与否直接影响我们的治愈率。


在2021版《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的诊断要求中也提到「结核病实验室应对所有病原学阳性的患者要进行耐药筛查,如果具备分子生物学核酸耐药检测技术,则优先采用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


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果有效指导临床用药




目前熔解曲线的方法也用得越来越多,它不光能检测利福平耐药,同时还可以检测氟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另外还包括乙胺丁醇、链霉素和一些二线注射剂的检测。只有这些检测做完了,我们才能把耐药结核病做分类,再针对不同的分类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所以检测技术对我们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熔解曲线除了可以做痰标本的检测,还可以做穿刺活检标本和病理标本的检测。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以做肺穿刺活检,再将穿刺活检的标本用熔解曲线的方法做耐药检测。


如果一个患者通过检测发现异烟肼、利福平都是耐药的,他就会诊断为耐多药结核病(MDR-TB),也就是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在MDR-TB的基础上,我们再去做氟喹诺酮类药品的耐药检测。如果这个患者对氟喹诺酮类也耐药,在异烟肼+利福平+氟喹诺酮类这三个药品都耐药的情况下,就会被诊断为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但它的治愈率明显低于MDR-TB。所以这个分类还是很重要的,只有分类之后才能给患者一个合理的化疗方案,如果没有分类,继续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来治疗很容易失败。另外我们还可以做乙胺丁醇和二线注射剂的检测,这些检测都为制定患者的化疗方案提供了帮助。


另外熔解曲线的检测方法也可以指导我们临床用药。如果是单耐药,患者可能单耐异烟肼,我们会有一个方案,下表中推荐了6~9个月的方案。单耐利福平和耐多药的还有另外的方案、多耐药也有各种方案推荐,给耐药结核病分出类别后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


DST检测结果不一致怎么办?




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检测方法,这些方法的检测结果是不是都一致呢?可能不太一致。我们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这个方法检出此药是敏感的,那种方法可能检出不敏感或者耐药的。临床医生怎么判断?我们也有一个推荐。如果一次做分子生物学检测,对于异烟肼、利福平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可以判定为耐药,为什么?因为这三种药耐药的结果非常稳定,另外这也是WHO推荐的不容易变化的三种药。所以异烟肼、利福平、氟喹诺酮类药物检测是耐药我们确定就一定是耐药的,就按耐药方案来治。


另外还有其他的情况,比如第一次治疗的患者,做了一次分子药敏检测,检测出对异烟肼、利福平、氟喹诺酮类药品耐药,建议进行复查,以第二次检查的结果为准。


下图是结核病的诊断流程。 我们怀疑这个患者是结核病,就去做一个痰涂片和影像学检查。 如果痰涂片是阳性则诊断为肺结核。 如果痰涂片是阴性则怀疑肺结核。 还有一些患者直接排除肺结核。 对于痰涂片阳性和疑似的肺结核患者,我们可以做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没有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这时就要重复送检。


第二种情况可能检测到了结核分枝杆菌,同时也显示对利福平敏感,这时使用一线的药物抗结核治疗就可以。


第三种情况是检测到了结核分枝杆菌,同时也显示利福平耐药。这种情况下就要看看这个患者是不是高危人群,如果他是以前治疗过的结核病人就可以基本判断这个患者是耐药的。当然同时还要做其他的一些药敏检测,包括异烟肼、氟喹诺酮类药物。做完检测之后才能确定这个患者是单耐利福平还是广泛耐药或耐多药。


如果这个患者是低危人群,也就是他从来没有得过结核病,这次检测之后显示利福平耐药,那么还要重复做第二次检测,根据第二次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如果第一次结果是耐药,第二次结果是敏感的,那么就按敏感结核病治疗。第二次结果是耐药就按耐药结核病治疗。当然还是要做氟喹诺酮类药物和二线抗结核药的药敏检测,以此来确定是耐多药、广泛耐药还是准广泛耐药。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下面我们看一下治疗的问题,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与敏感结核病的传统治疗有很大不同。在综合医院可能大家遇到结核病脑海中的概念就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4种抗结核药。在没有其他的诊断时,我们呼吸科医生也会给患者使用这四种药物。但如果是耐药结核病,治疗就绝对不同了。


对耐药结核病患者来说,抗结核药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的药品是最好的抗结核药, 其中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是最主要的,另外还有两个新药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可能大家会有疑问,认为不管是利奈唑胺还是氟喹诺酮类都是我们呼吸科用的。但实际上这两种药也是我们治疗耐药结核病最常用、最主要的药品。


目前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利奈唑胺都没有治疗耐药结核病适应症,所以很多的患者需要自费。我在这里也呼吁咱们呼吸科的医生,如果你不能确定这个患者是肺结核还是肺部感染,建议先不要用氟喹诺酮类药品,因为现在发现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非常高。耐药结核病治疗不是治一个月或两个月就可以的,可能要吃18个月的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如果耐药的话对患者的治疗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氟喹诺酮类药品耐药就会直接变成一个准广泛耐药或广泛耐药的结核病患者,那么他治愈的几率可能都不到50%,甚至只有30%。贝达喹啉也是新上市的一个专门针对结核病患者的药品,它对其他的抗菌病原体都是无效的,只对结核有效。


B组的药品主要是包括氯法齐明、环丝氨酸或特立齐酮。 氯法齐明大家都知道也称为氯苯吩嗪,主要治疗麻风病,但现在发现它治疗结核病也有很好的效果。环丝氨酸是比较老的一个药品,在五六十年代就上市了,但因为它的副作用比较多,特别是精神症状,所以很长时间内有了其他的药品就不再用环丝氨酸了,但是现在有耐药结核病的情况下,这个药品也作为我们很重要的选择。


一个耐药结核病患者,A组加B组就可以了,选择5种药物这个病的治疗方案就出来了。其中要求A组至少要包括3种药物,B组至少要用一种药物。如果不能组成5种药的方案,再从C组选择2种药品,从而组成一个方案。C组里药品的选择也有顺序,按照下图中的顺序选择。其中德拉马尼是专门针对结核病研发了一个新药,它为什么放在C组呢?是因为目前关于它的临床数据还不是很多。以后随着数据的增多,德拉玛尼有可能会提高到它的排序,也可能到B组或A组中。



肺结核的分类治疗


对于一个初治的结核病患者,首先要确定他是不是耐药的。如果患者做分子生物学检测是对利福平敏感的结核病,那么再检测一下对异烟肼耐不耐药,异烟肼也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品。如果异烟肼也是敏感的,那就可以选择一线抗结核药物。如果利福平敏感,异烟肼耐药,我们就需要选择一个异烟肼耐药的方案来进行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和我们国家也推荐了单耐异烟肼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6个月的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其中有一点差异是我们国家推荐的治疗时间是6-9个月,因为有的患者到6个月治疗效果还不是很好。现在也不建议用链霉素注射剂,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可能患者很难找到医院去注射。


短程治疗方案


针对利福平耐药的患者,我们首先要确定患者需要短疗程还是长疗程的治疗方案。短程治疗方案9-11个月就可以治好。长疗程的治疗方案需要18-20个月的时间。


短程治疗方案最早是在孟加拉国开展的一个研究。这个方案用药的品种比较多,有4个月的治疗期,包括了7种药品(卡那霉素、氯法齐明、加替沙星、乙胺丁醇、异烟肼、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治疗4个月后,痰菌仍然阳性的患者要增加2个月强化期的治疗,后面还有5个月的巩固期治疗。巩固期有4种药(加替沙星、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氯法齐明),这个方案的治愈率达到82.5%。这是个很大的突破,因为我们知道耐药结核病患者治愈率只有50%左右。



之后又有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孟加拉国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全球第一个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非劣性研究。研究对象424例,短疗程组282例,长疗程组142例。其中A组是对照方案,采用了WHO推荐的18-20个月MDR-TB的治疗方案。B组是试验方案,是孟加拉国推荐的9-11个月的治疗方案。研究对象都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试验结果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非常震撼。18-20个月的长疗程治疗方案的痰培养阴转率达到了79.8%,9-11个月短疗程也达到了78.8%。也就是9-11个月短疗程达到了18-20个月的治疗效果。研究中3级以上AE的发生率都不是特别高,长疗程和短疗程治疗效果差不多。短疗程治疗方案的QT间期延长会略高一些,因为氯法齐明、莫西沙星都是会延长QT间期的。


(Nunn AJ, et al , N Engl J Med, 2019(Mar);380(13) : 1201-13)


其他国家也进一步验证了孟加拉国的结果,尼日尔治愈率也达到了90%左右,孟加拉国的后续的研究人数继续增加,治愈率达到了88%左右。还有孟加拉国后来的这500多位患者也达到了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孟加拉国的研究,WHO在2019年就推荐了一个短程治疗方案:4~6 Am(Cm)-Mfx(Lfx)-Pto-Cfz-Z-Hhigh-dose -E / 5 Mfx(Lfx)-Cfz-Z-E。


其中包括注射剂(阿米卡星或卷曲霉素)、莫西沙星、丙硫异烟胺、氯法齐明、吡嗪酰胺、高剂量异烟肼和乙胺丁醇。4-6个月的强化期,5个月的巩固期,总疗程是9-11或12个月。如果强化期4个月痰涂片仍是阳性的患者要增加2个月的强化期,如果在6个月的时候仍然阳性,那就说明治疗失败了,要转成长疗程治疗方案。


对于什么情况下不能选择短程方案也有要求:

1、医生或患者倾向使用长程治疗方案

2、对MDR-TB短程方案中某一药物明确耐药或怀疑对其治疗反应不佳者(除外异烟肼耐药)

3、使用MDR-TB短程方案中一种或以上二线药物超过一个月(除非这些二线药物确认为敏感)

4、对MDR-TB短程方案中的任一药物不能耐受或存在毒性反应(如药物间相互作用)

5、妊娠

6、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7、HIV阳性者出现任意一种肺外结核

8、MDR-TB短化方案中至少有一种药物无法获得


我国也有短程治疗方案的推荐:4-6Am Mfx Pto H Cfz E Z / 5Mfx Cfz E Z。我国把WHO推荐的卷曲霉素换成了阿米卡星,而莫西沙星、丙硫异烟胺都是高剂量的。后面其他和WHO推荐的一样,强化期结束痰菌阳性需增加2个月的强化期。每个药物均可使用,如果不能使用则退出。


贝达喹啉替换注射剂的RR/MDR-TB短程化疗方案


新冠疫情期间,患者去哪注射6个月的阿米卡星或卷曲霉素?这时新药的上市也为我们带来了便利。贝达喹啉是2016年在中国上市的,2020年商业化使用,而且这个药品已经进入了我们门诊特殊病管理,所以患者在门诊开药可以按住院来报销。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所以我们就开始用贝达喹啉替代注射剂,在其他的药品不变的情况下,把注射剂换成了贝达喹啉。这个短程全口服方案很适合我们来进行治疗。


用贝达喹啉替代注射剂仍然需要使用7个药,再加上中国人的肝可能对这些药物不耐受,很多患者会出现肝损伤。所以在全球也开展了一些短程治疗法的研究。


PA-824出来以后又开展了一个新的研究,下图是结核病联盟(TB Alliance)在南非开展的一个研究。这个研究(BPaL)使用了贝达喹啉+PA-824+利奈唑胺的用药方案。


研究结果是对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治愈率接近90%,对耐多药结病患者治愈率达到92%,这个结果也非常的轰动。3个药6个月达到90%治愈率,相当于一个初治敏感患者的治愈率。这个方案在全球做了很多的研究。随访两年的结果也非常好。因为一个方案是否成功,需要看复发率高不高。这个研究经过两年的随访,仍有90%的耐药结核病患者存活,并在完成治疗后很长时间保持健康。


利奈唑胺这个药在呼吸界的使用时间并不长,一般使用不超过1个月,但用于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需要使用6个月,所以患者的副作用很多。利奈唑胺的副作用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无力、麻木和疼痛,通常发生在手足)。这个研究经过两年的随访,80%患者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症状都消失了。这个研究给很多人吃了个定心丸,因为很多患者停药后一、两个月症状仍不见好转,医生和患者都很担心利奈唑胺带来的副作用能否恢复,而这个研究减少了大家的担心。


基于这个结果,美国FDA在2019年8月份就批准了一个方案,它是一个组合建议,PA-824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与贝达喹啉、利奈唑胺一起治疗耐药的肺结核患者。这是划时代的意义,以前的不治之症可以达到6个月治愈的效果。


(https://www.tballiance.org/portfolio)


全口服化疗方案-ZeNix


ZeNix方案针对的就是利奈唑胺的剂量和疗程的研究。利奈唑胺到底用多少剂量合适?因为上个研究用的是1200毫克,这个研究就针对利奈唑胺探索了不同的剂量和疗程。其中第一组使用利奈唑胺1200毫克26周,第二组是1200毫克9周,第三组是600毫克26周,第四组是600毫克9周。结果发现600毫克的26周的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不能达到26周至少也要用9周,它的治愈率也达到了84%左右。所以不光贝达喹啉可以替代注射剂,利奈唑胺也可以替代注射剂。


9Bdq-Lzd-Lfx-Cfz-Cs的疗效和安全性


A组加B组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治疗呢?一项格鲁吉亚的研究对全口服短程化学治疗方案9Bdq-Lzd-Lfx-Cfz-Cs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事实证明它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88%。现在中国有一些专家也在组织全国的一些研究,就用A加B的方案治疗9个月,国外研究的例数比较少,只有25例,但我们中国做的不止25例了,88%的治愈率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长疗程方案


WHO也推荐了长疗程治疗方案,是包括了贝达喹啉的长疗程治疗方案。去年我也组织了全国的专家进行了全口服化疗方案的研究,然后撰写了专家共识,现在大家也参照这个共识来制定化疗方案。这个方案也要求我们首先要确定患者的耐药类型,然后再根据指南确定口服治疗方案。



例如一个MDR-TB的患者,我们要选择核心药品是敏感的,并且治疗不足一个月的新患者,首先可以选择9-11个月的短程治疗方案。如果不能选择短程治疗方案,可以选择18-20个月长疗程的治疗方案,这是我们增加共识的主要的内容。


最后总结一下


● 快速分子诊断技术为我们诊断耐药结核病提供了重要手段

● H、R、FQs、二线注射剂等需要进行耐药检测

● 耐药结核病治疗根据利福平是否耐药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

● 利福平敏感异烟肼耐药的治疗为6-9个月的疗程

● 利福平耐药分为短程治疗和长疗程治疗



讨论



崔晓敬医生:非常感谢初教授给我们带来的耐药结核病诊治进展的报告,听到关于治疗方案的近期研究,让我也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感到非常有信心。这里有两个关于临床治疗用药的问题想请教一下初主任。第一个是问题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检出耐药的时候,临床应该怎么用药?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一个病例的,当白血病合并肺结核和肝损害的情况下,如何制定抗结核方案同时又能避免耐药?



初乃惠教授:问题问得非常好,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氟喹诺酮类耐药的问题,它分两种情况,第一个就是我们国家氟喹诺酮类耐药的水平越来越高,可以达到50%甚至更高,所以这里要做一个分类。如果患者是敏感结核病,其他药品检测都是敏感的,只有氟喹诺酮类耐药,我们就不管它了,我们就用一线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就可以了。第二种情况,患者是一个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同时又合并氟喹诺酮类耐药,这个患者就是准广泛耐药结核病,针对这样的患者就要调整治疗方案了。


刚才我们说的是A组加B组的治疗,A组药品当中是有氟喹诺酮类药品的。如果这个患者耐药了,那么氟喹诺酮类药品就不能使用了,我们可以选择A组的另外两个药品,比如说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在B组里我们可以选择氯法齐明和环丝氨酸,C组当中再选择两种药品来替代氟喹诺酮类药品,比如可以选择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或丙硫异烟胺、德拉马尼。


关于第二个问题,可能在综合医院的血液科见得比较多。白血病患者的抵抗力是比较低的,经常会合并结核病。如果这个患者是一个敏感结核病,就要看一下病人用药的情况,敏感结核病我们要使用的是4个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白血病的患者可能白细胞比较低,像乙胺丁醇、利福平会影响白细胞水平。这时就需要一个药一个药来试,看哪个药会降低白细胞水平。如果用药之后并没有使白细胞降低,就说明这个药物可以使用。


所以我经常是一个药一个药来加,先用异烟肼,用药以后三天就去查一下血常规,看看白细胞数有没有降低,如果没有降低就要继续使用。第二我再加一个乙胺丁醇,以此类推。我们原来规定白细胞降至3000×10^9/L以下就要停药,但那是药物引起来的。如果是疾病引起来的,我觉得抗结核药是可以使用的。白血病患者与普通患者不一样,不能按照常规的思路来进行治疗。


我以前治疗过一个「再障」的病人,也是这样的情况。患者所有指标都是低的,他的血色素只有2-3克左右,白细胞不到1000×10^9/L,这个患者是大量的胸水,同时又合并了肺部的结核。他如果结核不治疗就很有可能因结核病而去世而不是因「再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一个药一个药的加,加了三个药都是没问题的,最后他的结核病也治好了。当然治疗时间会比较长,大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所以治疗原则就是在不加重原发病的情况下,抗结核药都是可以使用的。


对于肝损伤,我们也要看一下患者肝损伤是什么程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乙肝、脂肪肝或药物引起的?查清原因后要去区别对待。如果确实肝损伤比较严重,一些抗结核药物就不能使用了,比如说利福类或吡嗪酰胺。如果有3-4种结核药能供患者使用,也能保证治愈这个患者是可以使用的,而且使用三种以上的药品发生耐药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


本期直播嘉宾



初乃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科主任,2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防痨协会临床试验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NTM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北京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监局药物评审专家,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员;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编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负责人,发表论文一百余篇,SCI三十余篇,主编专著4部、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崔晓敬

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2018年通过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考核 。北京防痨协会临床分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全国结核综合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孙煜然 整理,感谢初乃惠教授的审阅!


* 感谢厦门致善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责编:Jerry
直播导演:刘迪;视频制作:刘旋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