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这是健康领域的国家大事,对于呼吸界医务人员,也意味着重大事业发展机会。
一、当前我国呼吸病预防和康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慢性呼吸病的康复,医疗系统也无法完成,原因主要有:1、缺运动康复指导师。这里的运动康复,不是传统意义的有局部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而是脏器康复指导师。2、缺运动的场地。三甲医院没有运动的场地,普通医院运动场地也有限;3、缺院外长期的运动指导、效果评估以及基本的院外患者管理。院外的运动指导,即使是病情稳定的患者,也需要定期评估运动的有效性与运动的风险,及时调整运动的内容,保证运动的安全和效果,并且要充分考虑到运动的可持续性:可持续锻炼是运动效果的保障。
由于临床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解决慢性呼吸病患者的预防和康复。而大多数的慢性病,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生活习惯问题、对健康的认识问题、文化问题。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指导,而且需要陪伴,需要人文环境。文化问题,包括了养育文化、养生文化、养老文化中关于运动与健康关系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时代特征。因此,解决慢性病问题,必须是医疗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健康理论引导下的社会力量的总动员,也就是国家要求的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目前问题的解决路径
早在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已经明确要求「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了要继续「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国家为什么三令五申,要推动「体医结合」呢?因为单独靠医疗或者体育,都无法解决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无法解决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也就是都无法给人民提供满意的健康服务。
三、体医结合要解决运动的什么技术问题?
要解决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运动的安全性,强调对全身各种运动风险以及长短期运动风险的全面的控制,即不仅仅是急性伤病风险,如扭伤、韧带断裂、运动性心脏猝死等,还有运动后48小时内出现的健康问题,如大强度运动后的骨骼肌溶解肾衰现象、运动引起的延迟性低血糖,以及更长期的运动伤害现象,如免疫力下降,韧带的慢性劳损性损伤,还有运动与药物协同引起的跌倒风险增加等等。
运动的有效性,强调运动满足身体对运动的基本需要。没有全面效果评估的运动,是盲目的运动。吃饱了不见得健康,运动了也不见得健康。每天的运动到底在积攒健康还是积攒损伤,需要规律的评估。运动有效不等于运动满足了身体对运动的基本需要。就好像每天吃面条,很有效,但不等于满足了身体对营养的基本需要一样。运动的效果不能只是用降低体重、降低血脂血糖来评价,而是要充分考虑全身各器官以及心理健康对运动的基本需求,如骨质健康需要的运动、心肺健康需要的运动、关节健康需要的运动等等。运动效果的评估,不仅仅是发现上一阶段运动计划的效果,而且是制定下一阶段运动计划的依据。
运动的可持续,强调运动必须能够坚持才能有充分的效果。任何科学运动方案,不能坚持就没有效果,或者效果有限。而坚持运动,离不开体育氛围、体育文化。要充分发挥运动的人际交往特性和体育的文化特性,要让运动的文化特性,推动运动的健康特性。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健康。要想坚持锻炼,离不开运动带来的快乐、成就感、满足感,这些都是体育文化才能带来的。一个好的运动处方不能只考虑带来的身体健康,还要考虑运动的可持续性,考虑如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科学运动就是解决了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三个问题的运动方案。科学运动的制定与执行,都离不开体医融合。没有体医融合,就没有科学运动。科学运动需要完整科学理论体系,而不是用几个简单指标有效就代替科学运动。
不同的人对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不同。需要通过体医双方的合作进行个体化的评估诊断,共同制定科学锻炼的方案,共同指导锻炼才能解决。
四、如何实现体医结合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模式?
必须是体育和医疗双方的三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和话语权融合。
体育方面的技术包括:运动动作的指导技术(正确的动作、运动康复指导)、各种运动健康要素的合理化安排技术(一周内每一天的运动健康要素的安排、长时期锻炼中循序渐进原则的体现、每周运动量和强度的总体把握)、运动形式的组织编排技术(患者的分组、运动的动作编排,运动的配乐、运动的文化特性等),以及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
医学方面的技术包括:任何人,不仅仅是患者,运动前的运动风险筛查与评估、运动中的运动风险监测及急救保障措施、运动后的效果评估。不论是风险的评估还是效果的评估,都需要体育和医学的多学科合作:因为运动是全身性的,为了肺的健康,而导致别的器官不健康也是不行的。比如很多呼吸病患者同时患有骨质疏松症、糖尿病、心血管病、肌少症等等,容易发生跌倒、骨折、血糖过度波动等问题。除了需要对一个患者的这种横向多学科的MDT合作,还需要纵向多学科的合作。成人肺病的发生发展与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很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阶段的肺病与成人期的肺病有密切的关系。这次「意见」指出「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而所有慢性病的预防要从娃娃抓起。而这些关系的研究离不开成人专科呼吸病医学,与儿童医学、生长发育、体育科学等多学科长期的合作观察研究,确定什么样的锻炼可以降低呼吸病的发生风险。任何的运动,都是有大小不同的风险。医生有应对运动以外风险的技术,如各种急救技术等。没有应急保障措施,康复患者也不敢运动。
体育方面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场地资源等。体育总局系统200多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大批的不同水平、不同专项的退役运动员、体育学院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可以经过医学培训成为呼吸康复的不同等级水平的助手,在医生安全保障和目标引导下完成个体化的科学运动指导。体育系统的场地资源也很丰富,而医院系统康复运动场地非常缺乏。运动指导员的缺乏和运动场地的缺乏是医疗开展康复运动指导的重要制约因素。健康行动15个行动之一是「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行动要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这里的不同人群,包括了患病前的预防重点人群,以及患病后的康复人群。这些人群的健康指导需要体医融合模式的指导。「意见」还强调要「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因为运动不仅仅是健康的手段,而且是交往手段,能够获得愉悦和成就感、满足感。医生可以和体育人员共同建立患者康复运动俱乐部,解决运动的可持续问题。「意见」还要求「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这样康复的患者可以在社区里家门口完成康复运动,同样离不开体医融合模式的健康服务。
话语权合作,指医生要对所有人,包括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强调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运动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运动的风险,以及运动中保证运动安全的要求,如需要停止运动的感觉或者症状。另外,对生长发育和呼吸系统健康维护必须的运动知识,需要权威医生团队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传播给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让他们从小掌握肺健康需要的运动知识和方法。
五、实现了体医融合的前提技术条件
1、科学锻炼指导师在医院接受运动指导实习培训;同时也解决了医院的运动指导师不足的问题。体育人经过临床多学科的运动风险实习教育培训。也是体医双方互相了解、相互适应所必须的。这必然给国家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同时给呼吸病预防和慢性呼吸病康复带来巨大的同盟军。
2、医生接受体育医学的培训,熟悉运动与疾病,与健康的关系,能够开运动处方。
3、医生可以在按照医疗要求改造和装备的体育馆,进行急救等医疗行为。
4、建立健全呼吸康复患者的健康教育体系,以及呼吸病预防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呼吸病患者建立正确健康观,强调自己的疾病管理中个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患者有科学锻炼素养,愿意接受体育医学科学锻炼指导。没有大众意识形态的改变,就无法实现呼吸病康复。大众意识上从养病要靠营养与静养,到养病需要运动康复、运动是养生的必须内容,这种转变需要利用政府和医学权威的充分的教育引导。还要通过教育系统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孩子从小知道运动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意见》特别强调的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服务。
5、其他:通过严格的医学观察实验,确定运动的卫生经济学效果,吸引各种保险的参与,并吸引相关产业机构的参与,共同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康复产业。
六、实现体医融合的效果
体育和医学各自发挥技术优势,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以及全生命过程紧密合作,使医生实现从坐堂行医治病为主,到服务社会预防为主的转变;从治病救人的卫生事业,向健康促进的健康产业转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对健康促进服务的需求。在健康促进方面,社区和社会机构以及中小学校都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法,让医生的服务获得相应的报酬。
医生对于门诊以及院外的患者,可以通过科学锻炼指导师进行跟踪指导,并且获取数据,要求患者定期评估运动的效果、确定新的运动的强度和量,从而延长对患者的服务时间。
有呼吸疾病的患者应该如何科学运动呢?从满足身体对运动的基本需要出发,个人的运动内容,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全部的身体部位,包括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都要安排运动。2、全部的运动健康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运动、各大关节的抗阻力运动、各大关节的拉伸运动、呼吸训练与呼吸模式训练、防跌倒训练等。3、全部的运动强度。低强度的效果与高强度的效果不同。高强度的效果不能被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所替代。4、要充分考虑运动与营养、运动与药物的关系,降低运动的风险。5、要充分发挥患者运动俱乐部的作用,发挥运动的交往特性,让运动更能获得满足感、快乐,保障运动的可持续性。
七、目前体医融合已有的成果
体医融合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体育医学新学科,2018年成立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有众多体育科学专家、多学科领域临床专家以及公共卫生专家等。2019年成立了8个学组,其中基础学组有:运动药理学组;康复运动营养学组;运动心理学组;运动免疫学组、运动肠道微生物学组,以及应用学组:健康太极学组、高原健康学组、脑血管健康与运动学组等。体育医学,把体育科学与医学领域多学科对运动的知识融合,把散布在各个领域的对运动的认识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指导各种人群科学运动的理论指导体系,反过来指导各个学科领域开展运动指导。体育医学让我们重新认识运动,重新认识疾病,重新认识健康。目前体育医学已经与多学科医学专业学会合作。体育医学发展了「三融合四合作五满意」的体医融合模式,最终让医疗、体育、患者、政府、医保商保五方都获益,实现1+1>10的效果,最终推动所有人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在体育医学理论指导下,还在国家卫健委下设的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下成立了「体医融合学生健康分会」,把预防疾病的运动知识技能传授给中小学生,架起了临床专家、学校教育、体育总局青少年运动俱乐部之间的桥梁,为临床医生服务社会搭起了平台,使得临床医生的经验可以顺畅到达学生和家长,起到预防前移的作用。
作者介绍
郭建军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体育医学分会会长,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体医融合学生健康分会会长,中国医体整合联盟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国家金牌运动队科研教练、运动营养指导。获国家体育总局备战奥运会体育科技突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