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监测结果显示, 全球范围内,目前北半球温带地区处于流感流行季节 ,而南半球温带地区流感活动处于非流行季节水平。全球以A(H3N2)和B型流感为主要流行毒株,但也有个别国家/地区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的流感活动持续上升,主要流行株为A(H3N2);我国香港地区流感活动开始上升,我国台湾地区流感处于高峰期,最近一周略为下降,主要流行毒株为B(Yamagata)系。
自2017年11月, 我国大陆北方、南方省份先后进入冬季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活动水平持续升高,达到历年来同期最高水平。我国北方整体上在2018年第1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南方省份目前还处于上升阶段,大部分省份上升趋缓,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仍均处于冬季流行高峰水平。目前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以B(Yamagata)系和甲型H1N1亚型为主,甲型H3N2亚型和B(Victoria)系共同流行。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等)敏感,对烷胺类药物(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耐药。
上述监测数据,来自全球和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的实时监测。由于流感病毒本身的高度可变性和不可确定性,使得加强流感监测尤为重要。流感是第一个实现全球监测的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在1952年开始逐步建立全球流感监测网络。我国1957年成立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开始开展流感监测,自2000年开始系统建立全国流感监测网络,通过10余年的发展,该网络的数量和质量均得到了很大提升。该网络覆盖了我国大陆31个省所有地市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包括411家网络实验室和556家哨点医院 (2012年以来由于个别市县合并,调整为408家网络实验室和554家哨点医院) 。
详细了解中国CDC发布的最新流感疫情,可点击下方图片跳转:
流感监测不仅仅要实时监测流感的流行强度,而且要通过监测实时发现流感病毒的变异,这些变异包括病毒抗原性的变异、耐药性的变异、致病性和传播力的变异等。流感病毒抗原性发生变异会导致病毒与疫苗株匹配性下降,疫苗保护效果降低,对病毒的抗原性分析可以利用血凝抑制实验、微量中和实验、空斑减少实验等;对病毒的耐药性的分析包括表型分析和基因型分析;而对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力的分析可以首先通过序列位点比较寻找有意义的变异位点,随后对变异位点进行细胞和动物水平的功能验证。通过上述流感病毒变异监测,可以为疫苗株的筛选以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及时对可能具有流感大流行风险的病毒及时发出预警。
供稿:王大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
出处:微信公众号「京港感染论坛」(微信号PID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