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医改的「重头戏」。怎样把这一国际经验、中国决策落到实处,目前看,离政策目标还有差距。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在广泛领域发挥作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城市二、三级大医院实际存在竞争的情况下,各自利益使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缺乏合力,甚至出现基层「截留病人」和大医院「虹吸病人」的现象。
分级诊疗由谁来「分」?英美等国家发挥医保「指挥棒」的作用,由基层全科医生通过是否转诊来「分」。我们国家,医保「蛋糕」基本上已被二、三级大医院分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不具备运用医保「指挥棒」分诊的条件。
「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这样的分诊思路,也一直没有标准答案和实操工具。
面对这种状况,有人在思考,在寻找中国特色分级诊疗实现形式。
王辰院士,在担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之前,是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兼呼吸中心主任。从2017年开始,率领团队探索「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目前,已推广三期,共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市。2021年完成第四期项目推广后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据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S)调查,我国2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病率8.6%,其中20-39岁为2.1%,40岁及以上为13.7%。
全国居民慢阻肺监测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患病率为13.6%,其中城市为12.2%,农村为14.9%。
在我国,慢阻肺患病人群1亿人左右,位居单病种死因第三位,疾病负担同样位居单病种第三位。
通常情况下,一个临床医生会关注自己专业内一种疾病的患病率,但往往不会关心患病率背后具体谁在患病。
2010年国际上兴起「群医学」,2020年王辰院士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领导建立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群医学的革命性意义,就是临床医生在注重个体诊疗的同时,也注重对单一疾病的群体管理,赋予临床医生新的职责,旨在实现临床医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王辰院士及其团队,自我加压、主动担当,改变过去一个一个的看病,实现一群一群的管病,运用群医学理论和方法,创新疾病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慢阻肺项目。首先,建立专科医生群。把全国慢阻肺专科医生组织起来,建立以慢阻肺专科联盟基础的临床网络。目前,已有3000余家医疗机构加入「幸福呼吸」项目;其次,建立病人群。组织慢阻肺筛查,把病人一个一个「找出来」。到目前,共筛查出慢阻肺病人3.4万人;再就是,建立管理群。开发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管理系统,把筛查出的病人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并在疾病评估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三个整合:一是通过疾病筛查、评估、建档、诊疗、随访等规范程序,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理论和方法整合在一起,将分散的医学学科攥成一个「拳头」,克服各自为战、前后脱节问题,体现了医学科学的整体力量;二是通过基层卫生机构筛查、建档、转诊、随访等,与二、三级医院诊疗无缝对接,使城乡医疗资源有机整合,把分散的「珍珠」 穿成「项链」,发挥最大价值;三是通过实施慢阻肺管理指南,统一分级标准、临床路径、用药规范、质控办法,走同质化技术路线,以技术规范整合诊疗行为,为分级诊疗提供普遍有约束力的标准和依据。
围绕这一过程,王辰院士及其团队及时发现和解决慢阻肺项目管理运行的能力、资源需求。第一,全面开展培训,开展网络直播培训424场,共培训323664人次;第二,全面配备关键设备,共为基层装备肺功能检查仪2454台;第三,组织居民开展慢阻肺健康教育累计1193场,71415人次参与;第四,加强呼吸及危重症专科建设指导,全面提升联盟医院慢阻肺救治水平,门诊、住院人次不断增加。
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疾病管理模式,对每种慢病的管理都具有普遍意义。这样一个新事物,因为各项措施直接落实在疾病上,办一点成一点儿,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全国各地正在总结推广慢阻肺项目经验,试点地区迅速扩大。其中,潍坊市作为第一期第一个实施慢阻肺分级诊疗规范化推广项目的城市,正在沿着慢阻肺开辟的疾病管理道路,走出慢病管理的新天地。
作者介绍
赵金顺
山东诸城人,长期从事卫生政策、卫生监督工作,编著《为了共和国的承诺》、《农村卫生进展与思考》等著作,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现供职于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从事基层卫生管理工作。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