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血流感染和微生物学特征:一项为期十年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呼吸界 2021-06-25

前言


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团队在《Frontiers in Medicine》发表「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和预测:来自一项10年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结果」,题目为:Clinical Profifil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 Predi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 Results From a 10-Year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文章第一作者靳龙阳)


文章介绍,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是最常见的重症细菌感染类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住院死亡率较高。


研究纳入了中国医院感染抗药物性监测网(CARES)16家中国教学医院2007至2016年收集的4708例血培养阳性成年患者。每个病例第一个血培养阳性结果被纳入分析。通过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血流感染病死相关风险因素。


研究发现,10年期间,总院内病死率为12.83%,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葡萄球菌感染患者死亡率则降低。在4708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高于革兰阳性菌(70.33% vs. 29.67%)。其中大肠埃希菌29.21%,肺炎克雷伯菌12.70%,金黄色葡萄球菌9.79%,鲍曼不动杆菌7.03%,铜绿假单胞菌6.3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研究期间分离的前四位病原体(表1)。


表1


在BSI相关死亡的预测分析中,共有3,741人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被纳入最终分析。在10年研究期间,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的死亡率BSI从2009-2010年的20.39%下降到2015年的10%。而与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在2007-2008年和2015 年间增加。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相关的死亡率与其他分离菌种相比,分离率较稳定且相对较低。所有BSI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岁(SD=17.33,范围= 18-99),男性患者居多 (60.09%)。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是恶性肿瘤(28.82%),原发性BSI(来源不明)占57.04%。死亡率与合并症、导管类型及临床治疗有关。伴有脓毒症症状 (25.74%)和ICU住院(24.25%)患者的死亡率最高。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患者更多出现住院前14天伴有脓毒症,间断体温低于35ºC或高于40ºC,入院时未给予恰当治疗。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年龄>65岁、肿瘤、感染前住院时长大于14天、ICU住院史、脓毒症症状与生存时间缩短相关(图3)。


图2


图3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1.629671/full


作者介绍


靳龙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王辉教授。


丁蓉

现任职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主管检验师,现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进修。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多年,研究方向: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及真菌形态学研究。


作者:靳龙阳、丁蓉;审校:陈宏斌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京港感染论坛」(ID:PIDMIC)

原链接戳:【前沿速递】中国成人血流感染和微生物学特征:一项为期十年的前瞻性研究


本文完

排版:Jerry

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