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医者蒙昧,戒烟无望;医者先行,戒烟有成
9月2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到CTS2017烟草病学学组主持会议。
王辰院士指出,具有最大的潜在意义的就是这个会场(烟草病学学组),对国民健康产生深远影响的正是控烟工作;在预防方面最有可为的正是控烟工作。对于医生来说,医者蒙昧,戒烟无望;医者先行,戒烟必然有成。这是我们现在急于改变的现状。所谓知信行,中国控烟很困难,民众没有被唤醒,和卫生界没有向民众展示出在戒烟和控烟方面的鲜明态度有关,我们要做出努力。
王辰院士强调,控烟是国之大事,戒烟是业之特长。真正有见识的人,是在别人还不觉悟的时候就觉悟到这一点,在大家心态上还不是很接受的情况下,在寥落的情况下,在寂寞的情况下,就投入到这一点的人。因此可以说烟草学组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另外,烟草税收政策也是很需要关注的方面,希望未来我国的烟草税收能定向地投入到卫生事业中来,作为医保专项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形成良性循环政策。
9月24日,CTS2017全体大会上,中日医院烟草病学及戒烟中心主任肖丹博士做了《烟草病学年度进展》的大会报告。CTS2017会议期间,关于控烟都有哪些精彩演讲,今天我们将部分会议精华精编如下:
肖丹:烟害——中国无法承受的代价
肖丹博士介绍,吸烟是肺癌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中肺癌最多,其次为肝癌、胃癌等。吸烟导致我国23%到25%的癌症死亡。
虽然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高危因素几乎人所周知,但我国吸烟率依然高达27.7%,而且男性吸烟率高,每两个男人就有一个吸烟。另外,我国吸烟起始年龄提前,低教育程度人群吸烟率高。而父母的吸烟行为与孩子吸烟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对重庆、成都、遵义、聊城和天津的孕妇调查显示,孕妇吸烟率为4%。分析这种情况和她们的教育程度、居住地点及其母亲是否吸烟有很大关系。这个数字,高于2015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女性整体吸烟率为2.7%。
更让肖丹等控烟人士忧心的是,目前很多国人依然认为吸烟只是一种不良行为。其实,吸烟除了众所周知的那些危害外,吸烟还会导致大脑结构改变及大脑功能的改变(如额叶、颞叶、边缘叶的神经活动异常),而且会逐渐加重。而且,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引起慢阻肺患者的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单位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能与慢阻肺的发生与进展相关。吸烟还会影响ADAMTS7基因,明显降低该基因对冠心病的保护作用,而这些基因变化可能遗传到下一代。
肖丹强调,能有效延缓肺功能下降的措施仅有戒烟。在戒烟药物使用上曾经有争议:2009年美国FDA在伐尼克兰产品标签中增添黑框警告,强调该药的严重神经精神事件风险,包括行为改变、敌意、抑郁心境等。而在2016年12月,FDA更新伐尼克兰的药品标签,移除可引起严重神经精神事件的黑框警告。该决定基于EAGLES研究的结果——伐尼克兰与安非他酮不会增加神经精神系统的不良事件。这说明戒烟药物是安全有效的。即使有抑郁症、精神疾病的患者,同样也可以通过戒烟药物来戒烟。另外,吸烟慢阻肺患者戒烟的安全性也得到了证实。
肖丹还指出,在一项调查中,分别用带有图形警示与文字警告的烟盒替换受试者烟盒,在没有给予戒烟干预的情况下观察一个月,图片组戒烟医院明显提高。这说明图形警告有助于吸烟行为的改变。肖丹指出,我国烟盒上还没有图片式的警语,希望有一天也能在烟盒上出现警示性图片。
傅东波:我国将开展移动戒烟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的傅东波博士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4条实施准则建议的综合戒烟体系中的关键成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全人群的方法,包括大众传播,简短的戒烟劝导,戒烟热线。二是个体强化或者群体的强化戒烟干预,如戒烟门诊,提供专业化烟草依赖治疗。三是戒烟药物,减少药物的戒断症状。四是充分利用创新方法和媒体,例如手机短信戒烟。其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优先考虑三种低成本、广覆盖的戒烟干预:一是将简短戒烟劝导纳入到卫生保健服务中;二是设立方便及免费的求助电话,如覆盖全国的免费戒烟热线;三是移动戒烟服务。傅东波博士指出,3到5分钟的简短的戒烟干预,却可产生巨大影响。
傅东波博士介绍,印度将简短戒烟干预纳入到DOTS。在结核治疗结束时,接受了简短戒烟干预的结核病人中67%戒烟成功。这说明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受过戒烟干预的人,如果干预,成功率会比较高。而在泰国,从1993年就建立了“泰国吸烟与健康基金会戒烟热线”,服务包括主动和被动电话咨询、网络戒烟干预、转诊,到了2012年已经成为一个覆盖全国的戒烟热线。在泰国,帮助一个人戒烟花费是250美元左右。
而且,让人乐观的是,印度的移动戒烟项目,六个月的戒烟成功率是7%(200万人),绝对数量是很客观的。如果我们国家可以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中做到这一点,可以覆盖到很多病人。
而在傅东波博士在演讲的最后透露,我国将开展移动戒烟项目。
郑榕:动税必须动价,否则是没有效果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榕教授指出,烟在所有国家都被课以重税,因为烟草对人类健康危害巨大,带来严重的疾病和经济负担。烟是人类八大死亡原因其中六个的高危因素。
在我国,消费的卷烟量占世界的44%,比位居其后的29个国家的消费总量还多。我国有3.15亿烟民。2014年,烟草使用给中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合计的总经济损失高达3500亿元。但在控烟界认为这个数字被低估了。
烟草是唯一对人类社会有百害无一利但被合法生产和贸易的商品。但可以说,烟草使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亚的斯亚贝巴行动纲领》提出,价格和税收手段是预防和控制烟草消费、减少疾病医疗成本的有效手段,并且成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筹资的收入来源。
郑榕教授强调,动税必须动价,否则是没有效果的。我国曾经依靠调税来控烟,但2009年利用烟草的税收和价格手段来控烟效果并不理想;2015年,我国在烟草调税的同时调价,这样才起到了一定的减少烟草消费的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烟草消费税占零售价格的比重要达到70%,在我国这个数字目前只有34%左右。
杨进刚:国人以前是“动物”,现在是“植物”
阜外心血管医院杨进刚博士指出,中国2015年一项研究则为吸烟者再次敲响了警钟。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10%的40-79岁男士因吸烟致死,而到了2000年之后,这个数字增加了一倍,有20%的成年男士因吸烟而死亡。文章估算,如果不采取措施,预计吸烟致死者在2030年将达到200万,2050年达到300万。
对于心梗来说,血脂异常是第一位的危险因素,吸烟是第二位的危险因素。而且,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广泛和影响强烈的协同作用,即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发生和预后起叠加作用。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均约增加1倍的心肌梗死风险,但如果一个人同时具有这三种危险因素,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则增加12倍。如果再合并有高脂血症,则风险增加41倍。
杨进刚还指出,我国烟草危害还在加大,这可能与我国心血管行为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炎症、血栓、心律失常等)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与烟草的危害叠加有关。烟草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对早发心血管病影响大,加重了我国心血管病的年轻化。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早发冠心病基本都是男性;小于45岁的患者中吸烟的占80%。而且,中国绝大多数冠心病死亡在院外,就是发病了还没有来得及到医院急救就死亡了。新发冠心病很多都在院前猝死。85%的人在得心梗前是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这就是冠心病预防的困难所在。
最后,杨进刚提醒,20年来,国人的体力劳动下降了40%,BMI增加了6%。可以说,国人以前是“动”(活动)物,现在是植物(久坐不动)。太多的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让血管里都是“垃圾”,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破裂,马上就堵塞血管,发生猝死。因此,除戒烟外,还要提防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体力活动减少(我国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在10年间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高盐摄入、不健康饮食(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较低、谷类食物摄入明显下降和脂肪摄入量增加明显)等。
郭彧:中国成年男性癌症四分之一由吸烟导致
中国医学科学院郭彧介绍了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这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英国牛津大学临床实验研究中心(CTSU)开展的一项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建立基于样本的成人健康基础数据库,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个环节深入研究危害中国人群健康的各类重大慢性病(如脑卒中、冠心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流行规律和趋势。该项目在中国10个省/地区(5个农村、5个城市)开展,研究共涉及51万余人,持续时间15-20年。
随着项目的开展,项目科研成果日益丰硕。近年来,项目在吸烟、抑郁、日常膳食(辛辣饮食、新鲜水果摄入等)、体力活动、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关联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研究表明,目前中国有三分之二的男性青年抽烟,且绝大部分在20 岁之前开始吸烟;这些年轻的男性烟民如果不彻底戒烟,最终约有一半人将因吸烟而过早死亡。
此外,该项目先后发布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吸烟是中心性肥胖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规律吸烟者和中心性肥胖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MI的调整;在中国大陆,成年吸烟者,特别是因疾病戒烟的曾经吸烟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明显较高;在中国,所有成年男性癌症的四分之一(25%)是由吸烟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