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专题 | 李雯教授:从肺功能演变看慢阻肺与哮喘之诊断
来源: 呼吸界 2017-06-27

肺功能是临床诊断慢阻肺与哮喘最重要的辅助检查,也是国际指南和我国指南推荐的常规检查。但是,我们所熟知的肺功能诊断标准,如慢阻肺患者FEV1/FVC>0.7,却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在成都CACP2017年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李雯教授为我们解读从肺功能演变看慢阻肺与哮喘的诊断。



研究证实非吸烟的健康男性FEV1在23岁达到最高峰,随后每年下降约19.6ml,而女性保持平台至约40岁左右,而后肺功能以17.6ml/年的速度下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下降亦有特点,吸烟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更快,戒烟虽然不能够使肺功能下降逆转,但是戒烟后肺功能下降的速度逐渐回到非吸烟患者水平。目前GOLD指南推荐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作为气流受限的诊断标准,但是FEV1/FVC在健康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亦逐渐下降,因此可能存在在老年人中过度诊断、在青年人中诊断不足的风险。

        

对此有学者建议将FEV1/FVC<LLN(正常值下限)作为气流受限的诊断标准,但是目前缺乏充足的试验证据明确FEV1/FVC<0.7与FEV1/FVC<LLN哪个标准用于诊断慢阻肺更佳适用,同时目前我们也缺乏对于吸烟的肺慢阻肺人群的LLN数据以制定恰当的诊断标准。因此,GOLD2017指南和我过慢阻肺指南目前仍保留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0.7作为气流受限的诊断标准。



肺功能检查对于评估哮喘患者通气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在儿童哮喘患者中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儿童哮喘患者在成年后的肺功能取决于其儿童时期哮喘的严重程度,但其肺功能下降的速度者不受影响。气道高反应性实验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激发试验和PEF变异率,但是它们用来诊断哮喘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性缺较差。对于无症状性气道高反应人群,由于其是FEV1加速下降和发展为慢阻肺与哮喘的高危因素,李雯教授认为临床中可以考虑给予适当处理并密切随访。我国在2016年发布了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其中哮喘诊断模式变为“A+B”模式,即在寻找典型哮喘症状和体征同时,强调必须具备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证据。



李雯教授同时对近年广受关注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进展进行简介。在最新国际指南中,已使用ACO代替ACOS描述具有哮喘和慢阻肺两种疾病特征的患者。它是肺功能演变轨迹不同的慢阻肺和哮喘两种疾病的重叠,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阐明其临床意义。



关注呼吸界

我们将持续为您呈送年会精彩内容



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