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获批立项
项目负责人 施小明
牵头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大气污染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广泛面临的重大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依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大气污染是全球第7位致死危险因子。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大气污染形势尤为严峻,2010年中国人口加权PM2.5浓度高达59μg/m3,远超过西欧、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且大范围持续性重污染事件频发。
大量科学研究发现,短期暴露于大气污染物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急性影响,包括从早期生物标志和亚临床指标的改变,到器官功能降低、疾病发作,甚至死亡。现阶段,我国十分缺乏基于我国实际的高浓度复合污染暴露下的暴露-反应关系数据,且尚无颗粒物粒径谱和亚临床健康效应的多中心研究,使得对大气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全面认识和掌握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危害及其特征带来了困难。
因此,基于我国大气污染暴露水平高、组分和来源复杂的特点,阐明大气污染急性健康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识别大气复合污染中危害人体健康的关键污染物,是我们目前亟需回答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牵头申报的“我国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0206500)已于2016年获批立项,将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科学的回答。
该项目执行期4年(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总经费3181万元,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8家全国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优势科研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工作。
项目集合了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科学、气象科学、环境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资源,力求在我国已经建立的空气污染监测体系、现有的高质量人群发病和死亡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我国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掌握我国空气污染人群急性健康风险。
项目主要目标
(1)建立我国多种大气污染物复合污染与居民呼吸、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健康效应的暴露-反应关系,评估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2)研究建立大气细颗粒物不同粒径、化学组分对人群急性健康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揭示不同种类和来源空气污染物的复合健康影响及贡献度;
(3)研究完善我国大气多种污染物环境基准,提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建议,评价大气污染干预措施对急性暴露-反应关系的影响,提出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和相关疾病预防措施与政策建议;
(4)建立大气污染急性健康风险数据集成平台,研发大气复合污染风险评估预警技术和工具。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在全国106个监测地区,阐明主要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居民死亡的急性影响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2)在全国大气污染防治“三区十群”中选择20个污染典型城市,系统评价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对居民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发病和症状的急性暴露-反应关系;
(3)在5个重点城市,基于长期大规模队列人群,开展固定群组研究,精细识别大气细颗粒物不同粒径、化学组分暴露对健康成人、儿童、心肺疾病患者的急性健康影响,鉴别具有关键毒作用的粒径段和成分;
(4)开展大气污染群体和个体干预研究,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对大气污染急性健康危害的影响;
(5)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大数据和关键技术集成,阐明我国大气复合污染人群急性健康风险的分布特征,建立大气复合污染与健康数据集与数据集成平台,研发可视化的心脑肺等重大疾病的健康风险评估、预警技术和工具包,研究制定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和干预措施,并在全国示范与应用。
项目预期
该项目将获得如下成果:(1)建立一套较为全面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大气污染急性健康效应暴露-反应关系体系,获得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的急性健康风险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精确识别出对人群健康损伤具有关键毒作用的颗粒物粒径段和成分。
(2)整合全国监测地区、污染典型地区和加强研究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人群健康效应数据、人口社会经济与地理信息数据、人群问卷调查数据等,建立数据集和数据集成平台。并基于该数据集成平台,建立风险评估预警软件工具包、风险评估预警技术规范,对我国污染典型地区大气污染物人群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结果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
(3)形成大气多种污染物(特别是大气细颗粒物)基准、空气质量标准修订建议、大气污染干预措施对人群急性健康影响评价、大气污染相关重要慢性病预防措施与政策建议。
该项目集中国内优势研究团队,整合国内优势数据资源,以期回答我国高浓度复合大气污染急性健康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系数,识别大气复合污染中危害人体健康的关键污染物,研究成果将为完善大气污染环境基准、提出我国高浓度复合污染急性健康危害的防控对策奠定科学基础,符合国家战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