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简介
女性,58岁;慢性病程;
主诉:反复气促、吞咽困难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活动后症状明显,登楼梯2-3层时觉气短、呼吸困难,间有单声干咳,觉双下肢乏力,肌肉酸痛,伴吞咽困难,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无胸闷、胸痛, 无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近半年来体重下降约6kg。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2级病史,未规律服药治疗。有四肢关节疼痛1年余。
入院专科查体:SPO2 95%(吸氧2L下),体型消瘦,颈部皮肤色素沉着,v颈征?未见Gottron征、雷诺现象、无披肩征,口唇无发绀,呼吸稍促,双肺闻及少量Velcro啰音,心率86次/分,律齐。四肢肌力正常,双侧腓肠肌、大腿肌肉压痛,双手指稍肿胀,皮肤温度略升高,甲周皮肤粗糙,关节无畸形。
入院诊断
1、气促查因:心衰待排、甲亢待排。(当时收入心血管内科)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五分类.:白细胞 16.04*10^9/L、中性粒细胞数 11.31*10^9/L,血小板 660.00*10^9/L,血红蛋白 108.00g/L;尿常规未见异常;NT-proBNP:1679.4pg/ml(0-900);D-二聚体:1.417mg/L;肝功能常规:白蛋白 27.8g/L、ALT41 U/L、AST 60U/L;GLU 5.39mmpl/L,离子生化、肌钙蛋白、甲功5项、糖化血红蛋白未见异常。心功能7项如下图:
风湿免疫相关指标:风湿3项 :抗“O”试验 109IU/ml、抗环瓜氨酸肽 58.2U/ml(0-45)、类风湿因子 23.7U/mL(0-40);血沉:56mm/h;ANCA阴性、抗心磷脂抗体二项、抗核抗体定量未(ANA)见异常。风湿7项:抗Jo-1 阳性。
胸部CT:
1、考虑双肺间质性肺炎伴双侧胸膜增厚;左肺上叶前段肺大泡;纵隔及双侧腋窝稍大淋巴结。2、右肺中叶内侧段实性小结节,建议复查随访。3、心脏稍大,心包腔积液;胸主动脉硬化。
心脏彩超:
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超声改变,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轻度二尖瓣返流,轻度三尖瓣返流,少量心包积液。
腹部彩超:胆囊息肉、肝脾胰、双肾未见异常。
心电图:1、窦性心律,2、电轴左偏,3、顺钟向转位,4、Q波改变,5、ST段改变。
诊治过程
患者当时入住心血管内科,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明显异常,但无胸闷、胸痛症状,肌钙蛋白正常,不支持心绞痛、心肌梗塞,同时BNP正常,不考虑心力衰竭,因患者有刺激性干咳、活动后气促,且有一过性发热,体温波动在37.8℃,行胸部CT平扫提示间质性肺炎后转入呼吸科进一步治疗。
阅片发现胸部CT:中上段食管明显扩张,但食管壁无增厚,不符合食管癌影像;双下肺胸膜下网格影、磨玻璃阴影,符合间质性肺炎改变;心影稍大,心包腔少量积液。患者心肌酶升高、有间质性肺病同时合并心包积液,什么原因所致呢?风湿、免疫性系统疾病?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
患者既往有反复四肢关节肿痛1年余,现在有对称性下肢无力,坐位时站立困难、行走或爬楼梯觉乏力,伴肌肉疼痛,肌肉萎缩,近半年出现吞咽困难、活动后气促;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明显异常,存在平滑肌受损,风湿7项:抗Jo-1 抗体阳性,胸部CT见肺部呈间质性炎症改变,食管上段明显扩张;结合上述辅助检查,根据临床经验考虑为:多发肌炎。遂完善抗肌炎抗体谱12项检查,结果如下:
因个人原因患者不同意行肌肉活检,同时我院不具备肌电图检查,该患者只能疑诊为多发性肌炎;根据患者意愿,按多发性肌炎治疗, 给予泼尼松40mg qd口服(患者体重为42kg)及头孢唑啉钠抗感染治疗,4天后患者咳嗽、气促症状得到改善,肌肉疼痛以及乏力、吞咽困难症状也较前好转,出院前复查心功能七项如下:
经验总结
多发性肌炎(PM)我国发病率尚未十分清楚, 国外报告发病率约为2/100万-10/100万,因为在临床上不常见,所以容易被接诊医师忽视,特别在基层医院因缺乏对该病的认识更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容易误诊为食管癌等,消瘦、乏力,容易考虑为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该病例胸部CT及心肌酶谱明显异常对诊断存在很大的帮助,胸部CT见到明显的食管扩张伴有间质性肺病时以及心肌酶谱(特别时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自身抗体中抗Jo-1抗体阳性时需要考虑到多发性肌炎。
下面重新复习一下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PM):表现为炎症性肌病,出现肌肉萎缩、疼痛和无力,多先发生于双下肢,继而在短期内影响骨盆和肩部肌肉,最终发展到面、颈和喉肌瘫痪。
临床表现
1、骨骼肌受累表现,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可伴有肌痛或肌压痛。
2、骨骼肌外受累的其他表现:累及咽、食管上端横纹肌较常见,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食管下段和小肠蠕动减弱与扩张可引起反酸、食管炎、上腹胀痛等。心脏受累时,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律不齐,晚期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少数可出现肾脏受累,如蛋白尿、血尿。
3、肺部表现:(1)吸入性肺炎,下咽部和食管上部横纹肌炎症和肌病导致。(2)呼吸肌功能异常:呼吸肌炎症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容量降低和低通气可导致呼吸衰竭。(3)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可能与扩张性心肌病所致的左室功能不全、呼吸肌无力所致的II型呼吸衰竭或间质性肺疾病所致的气体交换异常;原发的小动脉和小肌性肺动脉的纤维增殖可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4)肺间质病变:最常见为进展性呼吸困难伴或不伴咳嗽。与IPF不同,杵状指少见,影像学改变与IPF无法区分。
实验室检查
(一)自身抗体
①特异性抗体:主要包括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抗体,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和抗Mi-2抗体等三类。抗Jo-1抗体是主要抗合成酶抗体,最具临床意义,阳性率为10-30%,在伴有间质性肺病的患者中阳性率高达60-70%。
②肌炎相关性抗体:部分患者可以检测出抗核抗体、低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抗肌红蛋白抗体、抗肌球蛋白抗体、抗肌钙蛋白、抗原肌球蛋白或抗Ku抗体等非特异性抗体。
(二)肌酶谱检查 :急性期CK、AST、ALT、LDH等明显升高,其中CK的改变对肌炎最为敏感,升高程度与横纹肌损伤的程度平行。
(三)肌电图检查:肌电图三联征改变:即时限短、小型的多相运动电位;纤颤电位,正弦波;插入性激惹和异常的高频放电。
(四)组织病理检查:肌活检标本的普通HE染色常为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和再生,以及炎性细胞浸润。典型的免疫组化检测可见肌细胞表达MHC I分子明显上调;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CD8+ T淋巴细胞,呈多灶性状分布在正常的肌纤维周围及肌纤维内。
诊断
目前临床上依然沿用1975年Bohan/Pe-ter建议的诊断标准: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表现 肢带肌和颈前伸肌对称性无力,持续数周至数月,伴或不伴食管或呼吸肌肉所累。2、肌肉活检异常 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噬、再生、嗜碱性变性,核膜变大,核仁明显,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3、血清肌酶升高 如CK、醛缩酶、ALT、AST、LDH等。4、肌电图提示肌原性损害 肌电图有三联征改变。确诊PM应符合所有1-4条中的任何3条标准;可疑PM符合1-4条中的任何2条标准。
治疗
PM是一组特异性疾病,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的原则。
1、肌无力较轻者:泼尼松1mg/(kg.d),直至CK恢复正常后开始减量,约6个月时间(每月减10%-25%)减至维持剂量5-10mg/d。维持治疗:5-10mg/d维持至少1年,然后每3个月减1mg,直至停药。
2、重症肌无力,但无严重内脏器官受累者: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g/d,共3天,然后按第1条方案进行治疗。
3、快速进展性严重肌无力和严重的吞咽困难、呼吸困难者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g/(kg.d),共2天,然后按第2条方案进行治疗。
4、其他治疗:环磷酰胺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出现明显激素副作用患者。
特别感谢阳春市人民医院 刘永锋老师给《呼吸界》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