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丨在「定势之举」关键时期,扎实推进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2025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将于10-12日在京召开
来源: 呼吸界 01-05


2025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将于1月10-12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扎实推进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自2019年的首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举办以来,全国呼吸学界已连续六年成功举办这样的盛会。每届大会都通过前瞻性地规划和部署,全方位推进呼吸学科发展。



本次大会将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呼吸学科、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医生,共同探讨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的新思路、新策略。多位呼吸领域、全科领域的知名大咖将亲临现场,分享他们在专科医师职业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本次大会将有哪些精彩亮点?行业领军们又有哪些新的思考、蓝图与谋略?2025年呼吸学科将有哪些新变化、新气象?


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呼吸界》直播间

进入大会官方网站


「构建高效可持续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将重点呈现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迟春花教授作为基层全科的「掌门人」,她特别谈到了今年大会将展示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有效提高呼吸健康照护能力,并构建一个高效且可持续的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

 

迟春花教授指出,在大会议程的顶层设计上考虑了两个核心层面:第一,以慢阻肺病于2024年9月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要「引擎」,全面推动呼吸疾病在基层健康照护能力的提升。大会将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实施方法以及未来在基层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诸多布局,包括但不限于设备配置、药品配置、人才培养、服务流程以及绩效关联等;

 


第二,大会将全面阐述哪些呼吸疾病需要在未来提升基层的照护能力。实际上,超90%的呼吸系统疾病首诊,慢性病的筛查、诊断、长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康复、戒烟、疫苗接种等,以及急性发作期的处理、轻症救治,或需要转诊的判断以及转诊前必须采取的救治措施,这些都需要在基层进行相应的规划和人才培训,同时也需要呼吸专科对基层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及确保转诊流程的顺畅衔接。


大会主题背景涵盖各方、各学科「能量之汇集」


PCCM专培专家委员会副总干事吴司南博士表示,正是2024年9月慢阻肺病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我国基层呼吸健康照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应于基层呼吸健康照护能力提升的巨大需求与重大机遇,今年呼吸学科发展大会的主题定为了「扎实推进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

 

吴司南博士指出,慢阻肺病正式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的深刻意义:其一,它是呼吸学界长期以来联合各方呼吁的结果,在「时间线」上体现了「久久为功」的努力,终于达到一个「里程碑」;其二,此项工作并非仅呼吸学科能够完成。呼吸学科、全科医学、公共卫生、群医学、卫生政策等多个领域专家教授、学者,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以及最普通的基层医务人员,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三,它在呼吸学科发展历程和发展方略的推进中具有重大意义,正如王辰院长在对呼吸界、医学界、卫生界的元旦贺词中所讲:「推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定局之举』,广泛开展基层呼吸健康照护是『定势之举』」。因此,它「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慢阻肺病进公卫,还代表着长年以来,多方、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以及战略成果,它是一个阶段性的「节点」,是来自各方、各学科的「能量之汇集」。

 

资源有限下的公共卫生服务创新与经验分享是「最大亮点」

 

迟春花教授介绍,由于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的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必须考虑在「开源节流」中开展工作。一方面,通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布局,国家财政有固定投入,让基层能够有效管理慢阻肺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性现象,通过这一政策的落实,推动「均等化」和「同质化」,它将对所有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在确诊慢阻肺病患者以及日常管理和转诊工作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在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扎实推进的良好基础上,一些省、市、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或通过医共体、医联体等模式,在一些城市推广社区慢阻肺病门诊或咳喘门诊的设立,进行慢阻肺病筛查和规范化诊治,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将在大会上集中展示。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基层得以有序地推进呼吸疾病的健康照护工作,并与呼吸专科形成了有效互动。这些已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的推广,供不同地区借鉴,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法,实现地区间的经验共享,并利用本地特色和优势推进相关工作,而这些特色和经验都将在大会上进行呈现。

 

「提升规建3.0专病诊治能力」是本次大会的另一重要议题

 

吴司南博士特别提到,本次大会对过去数年的大会重要议题及关键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深化。2023年的学科发展核心工作聚焦于「危重症医疗」领域,今年大会在PCCM专培专修单修环节,对PCCM专培基地危重症建设进行了深入回顾,并依据最新的调研成果揭示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024年,大会核心议题与主要工作聚焦于主诊医师负责制。为此,我们邀请了孙德俊教授,他自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一个科室开始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并分享了其成效与经验,以及如何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相关工作。2024年,呼吸学科的规范化建设项目进入新阶段,即规建3.0——专病诊治能力提升项目。今年,大会将持续深入解读相关标准,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并公布首批认证的专病诊治单位。通过深入探讨,旨在提升规建3.0专病诊治能力,确保项目有效实施,进而推动规建事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质控中心需审慎考虑与本次基层主题相契合的项目。将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项目后,在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如何通过质量控制确保慢阻肺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照护效果,推动实施,及时进行评估并逐步优化?正是本次会议针对质控部分所要探讨的主题。尽管2025年呼吸发展大会的核心议题聚焦于「基层」,对其他呼吸学科发展重点工作的总结与部署依然是大会重要内容,以持续深化历年来的重点项目与核心任务。

 

「跨学科合作」与「政策突破」,呼吸系统疾病健康照护翻开「新篇章」

 

迟春花教授介绍,大会将展现「跨学科合作」的特点。参与呼吸学科发展大会的讲者、主持人及代表,传统上绝大多数都会来自呼吸专科,但本次大会除了有众多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代表,还有来自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基层卫生协会负责人和全科医学学术带头人。在许多学术报告和圆桌论坛的对话环节中,都会有「跨学科合作」的精彩呈现。

 

迟春花教授强调,本次大会还将涉及到一些政策上的重大突破,比如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就是最大的政策突破。实际上,所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在基层能够推进健康照护工作,均依赖于我国最终能够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在分级诊疗制度下,所有常见病、多发病、轻症疾病、慢性病轻度或急性发作等,都是首诊在基层,并在基层进行日常长期管理。如果患者病情危重或者疑难复杂需要转诊时,患者将从基层转诊至上级医院,接受专科治疗、抢救或手术,之后再转回基层进行后续管理。医保支付亦将因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而使患者受益,因为大部分疾病治疗均在基层完成。此外,通过在基层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一个家庭医生团队长期管理和照护辖区固定居民,将有效提高呼吸健康照护的质量和效率,对慢性病共病的管理也是非常有效的照护模式。下一步,呼吸疾病的三级预防也将在基层加大力度进行推动与落实。目前,这些政策正在逐步推进当中。

 

迟春花教授还特别指出,在基层进行呼吸健康照护时,还需要使用到如肺功能、影像、检验等技术。因此,本次大会不仅将提供相关报告供与会者学习和讨论,并会在未来的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基层也将会有计划地逐步落实和应用。


2025年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会议日程


大会主题:扎实推进基层呼吸健康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


本文完

采写编辑:冬雪凝;责编:Jerry

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