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明教授团队在感染领域著名期刊发文:肺炎严重度评分系统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不良结局的性能
来源: 呼吸界 11-13


近期,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燕明教授团队独立在感染领域著名期刊《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中科院Q1区,2024 IF 10.9,2023 IF 14.2)发表了题为 “Performance of various pneumonia severity models for predicting adverse outcomes in elderly inpatients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的队列研究论文。本研究通讯作者为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燕明教授,第一作者为北京医院黄立学医师。以下为全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198743X24003379?via%3Dihub。


同时,该文章得到了主编的邀请希望能够回顾下该研究想法的产生、整个课题开展以及投稿过程中遇到主要困难,写写文章背后的故事“The Story Behind the Study”,这是对年轻研究者科研之路的极大肯定和鼓励,文章链接如下:https://www.clinicalmicrobiologyandinfection.com/the_story_behind_the_study 。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下降和多种慢性疾病并存,其肺炎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往往与年轻患者有显著差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如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CURB-65、CRB-65、A-DROP和SMART-COP,在预测老年CAP患者的不良结局方面各有局限性。因此,探索和验证这些评分系统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是亟待回答的科学问题,对于识别高危人群、优化治疗策略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设计


本项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常见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在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良结局中的表现,并确定针对特定结局的最佳评分系统。研究纳入822名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老年CAP患者,使用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结果计算上述评分。主要结局为30天死亡率,次要结局包括住院期间死亡率、需要机械通气(MV)和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来评估模型的区分度。 


研究结果


1. 研究结果显示,30天和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分别为6.8%和8.6%。198名患者(24.0%)接受了机械通气,111名患者(13.5%)入住ICU。所有五个评分系统均显示出随着风险评分增加,不良结局发生率增加的趋势。



2. 针对死亡率预测方面,区分能力排序:PSI>>SMART-COP>>A-DROP>>CURB-65>>CRB-65。PSI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PSI < IV 有利于排除死亡高风险的人群。CURB-65具有最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CURB-65 ≥ 3有利于筛选出死亡高风险的人群。

 


3. 针对需要机械通气和入住ICU预测方面,区分能力排序:SMART-COP>> PSI>> A-DROP>>CURB-65>>CRB-65。PSI在这两个结局预测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有利于排除高风险人群;而CURB-65具有最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有利于筛选出高风险人群。

 

 

4. 对于30天死亡率该主要结局,在不同年龄段的亚组分析中发现:CRB和CURB-65随年龄增加区分度增加;PSI、A-DROP、SMART-COP随年龄增加区分度下降。对于高龄老人(>85岁),CURB-65 预测效能最佳,区分度最好。



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次系统地评估了多种肺炎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在老CAP患者中的预测性能,并确定了针对不同不良结局的最佳评分系统。临床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主要研究目的,通过不同模型间的组合应用来筛选目标人群。PSI在识别30天死亡风险患者方面表现优异,其高阴性预测值有助于排除无风险患者。考虑到有效性和操作简便性,SMART-COP和CURB-65在临床实践中更易于实施。这些发现对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评分系统,以优化老年CAP患者的管理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望


上述评分系统预测效能仍有提升空间,目前评分系统未能包含针对老年肺炎患者特异性评价指标,如衰弱、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等。目前仍然缺乏针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不良预后的特异性评分系统,同时随着对Long COVID的认识加深,肺炎急性期过后的长期后遗症也愈加得到重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CAP的最新综述中也首次明确提出了“Post-acute sequelae of CAP”的概念,但是目前尚无针对远期不良结局的高质量预测评价研究。李燕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呼吸道感染和长期影响的研究工作,将持续聚焦于该研究方向,通过大型队列研究回答上述科学问题,提高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综合评估和精细化诊疗能力。


专家介绍


李燕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呼吸系感染,气道过敏性疾病;牵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目前主要学术任职:国家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


黄立学

医学博士,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PCCM专培医师。荣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Lancet,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eClinical Medicin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中Lancet 2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600分,系列文章他引近6000次,单篇文章最高他引近3000次。主持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一项,以课题骨干身份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项目。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