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儿童哮喘肺功能轨迹异常影响成人肺功能,增加成人哮喘、COPD、ACO等慢性气道疾病的风险,尽早规范化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一、儿童哮喘的肺功能轨迹及对成人肺功能的影响
儿童期到成年早期肺功能的发展轨迹根据肺功能发育、衰退模式可分为4类:正常发育模式、正常发育早期衰退模式、发育障碍模式和发育障碍早期衰退模式,不同发展轨迹在不同年龄对应的FEV1如图1所示。正常人在青春期晚期及成年早期肺功能FEV1发育达高峰,并且保持稳定数年(平台期),再慢慢下降。而肺功能轨迹异常(肺功能发育障碍或早期衰退)会导致慢性气流受限,增加发生肺功能发育障碍者发展为固定气流受限及成年早期COPD的风险 [1] 。
图1:儿童期到成年早期肺功能的发展轨迹
75%儿童持续哮喘患者肺功能发育轨迹异常 [1]。一项研究,纳入479名7岁的哮喘儿童(通过问卷确诊)和对照组儿童,每7年进行一次临床评估、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旨在探究儿童哮喘和成人COPD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50岁时诊断为COPD的患者和现症哮喘患者,其肺功能下降与童年时代的肺功能相关。揭示了儿童哮喘发展为COPD的风险更高 [2]。
图2:儿童期哮喘对成人肺功能的影响
二、儿童哮喘对成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严重的喘息发展为成年哮喘的风险增加10倍 [3]。儿童哮喘持续至成年期或在成年期复发的比例为26.9% [4]。一些研究表明,哮喘是COPD或未被诊断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5]。与7岁时无喘息症状的患儿相比,哮喘患儿发展为慢阻肺的风险增加9.6倍,严重哮喘患儿发展为慢阻肺的风险增加31.9倍 [2]。同时,生命早期频繁急性发作的严重哮喘、长期显著哮喘伴持续性气道重构可导致ACO(哮喘合并慢阻肺)发生。与单纯哮喘患者相比,ACO患者报告的哮喘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且病程更长 [
6, 7]。
三、儿童哮喘发展为成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可能机制
1961年荷兰人Orie提出了著名的Dutch假说,认为哮喘和CODP存在共同的起源和临床表现,是遗传、宿主(年龄、性别)和环境因子(如感染、空气污染和吸烟等)作用的结果 [8]。哮喘和COPD患者均存在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 [9, 10]。
图3:哮喘和COPD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
哮喘患者的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壁增厚和纤维化,导致气道重塑,这种气道重塑导致不可逆性及进行性气流受限,进而发生COPD [10, 11, 12]。研究显示,儿童重度哮喘患者网状基底膜较轻中度哮喘患儿、无哮喘患儿明显增厚表明重度哮喘患者儿童期即存在气道重塑 [13]。由此可见,气道重塑是儿童哮喘发展为成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关键一环,是亟需干预的重要转折 [14]。
4、哮喘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
哮喘治疗目标在于达到哮喘症状的良好控制,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同时尽可能降低未来风险,包括急性发作、哮喘相关死亡、肺功能不可逆损害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15]。然而,年龄的增长会使哮喘治疗失败风险增加,难以实现哮喘治疗目标。研究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哮喘治疗失败的几率增加27%,提示应尽早干预 [16]。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指出,ICS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死亡率,是儿童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控制药物 [17]。同时,ICS还可以改善气道重塑,包括改善间质纤维化、上皮细胞及血管的重构 [18]。
图4:低剂量ICS治疗能减缓因哮喘急性加重引起的肺功能下降
哮喘的治疗中,通常需要长期、规范化ICS吸入治疗才能达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17],不规范应用或停用ICS可能会导致病情的恶化。一项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持续应用ICS吸入治疗的哮喘患儿相比,停用ICS的哮喘儿童肺功能明显下降、平均标准哮喘症状评分增加0.43倍、哮喘急性发作风险增加2.35倍 [19]。同时,ICS长期规范化低剂量吸入治疗应用不会影响哮喘患儿成年终身高 [20],有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未使用ICS的哮喘患儿相比,治疗组使用ICS 2年或5年的同龄哮喘患儿身高并无显著性差异 [21](见图5),提示哮喘患儿长期规范吸入使用低剂量ICS不影响其身高。相反,一项研究表明,哮喘未得到控制的患儿的身高增长趋势在分别观察6个月、12个月时,均落后于哮喘控制良好的儿童身高增长趋势 [22](见图6)。
图5:使用ICS长达5年,对儿童身高发育无影响
图6:哮喘控制不佳的患儿身高明显落后于哮喘控制良好的儿童身高
5、总结
儿童时期哮喘影响成人肺功能,75%儿童持续哮喘患者肺功能轨迹异常。哮喘患儿长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重塑,进而导致成人COPD的发生。及早规范化治疗可改善肺功能和改善气道重塑,且不影响成年终身高。指南推荐应长期、规范使用ICS,以达到良好的哮喘控制。
参考文献
1. McGeachie MJ, et al. N Engl J Med. 2016 May 12;374(19):1842-1852.
2. Tai A, et al. Thorax. 2014 Sep;69(9):805-10.
3. Goksör E, et al. Pediatr Pulmonol. 2015 Aug;50(8):789-97.
4. Sears MR, et al. N Engl J Med. 2003 Oct 9;349(15):1414-22.
5. McGeachie MJ.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7 Apr;17(2):104-109.
6. Postma DS, van den Berge M. Eur Respir J. 2015 Sep;46(3):587-90.
7. de Marco R, et al. Eur Respir J. 2015 Sep;46(3):671-9.
8. Orie, Sluiter, Eds. Bronchitis, Netherlands, Royal van Gorcumn Press, 1961
9. Nakano Y, et al. Chest. 2002 Dec;122(6 Suppl):271S-275S.
10. Tai A.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5 Apr;15(2):169-74.
11. Bergeron C, Boulet LP. Chest. 2006 Apr;129(4):1068-87.
12. Salvi SS, Barnes PJ. Lancet. 2009 Aug 29;374(9691):733-43.
13. van Mastrigt E, et al. J Asthma. 2015;52(9):926-30.
14. Johnston-Peck AC, et al. Ultramicroscopy. 2016 Nov;170:1-9.
1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16. Dunn RM,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5.192(5):P551-558.
17. 鲍一笑, 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03):167-181.
18. Berair R, Brightling CE. Drugs. 2014 Aug;74(12):1345-69.
19. Rank MA,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 Mar;131(3):724-9.
20. 陈联辉, 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11):1242-1247.
21. Pedersen S,Pauwels R,Busse W,et al.ATS.2004.Abstracts.A37.
22. 吴华杰,等. 支气管哮喘未控制患儿身高及肺通气功能变化临床观察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8,26(12):1380-1383.
作者简介
赵德育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第14,15,16届呼吸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18届呼吸学组肺血管疾病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第7、8届呼吸学组组长;南京医学会儿科分会11、12届主任委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呼吸专科联盟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委员;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儿童用药专家组专家;卫健委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成员。
本文完
排版: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