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国际前沿速览丨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细菌性肺炎、机械通气、血管紧张素钛、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来源: 韩丙超 2019-06-02


题目:Pembrolizumab versus chemotherapy for previously untreated, PD-L1-expressing,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KEYNOTE-042): a randomised, open-label,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杂志:The Lancet

时间:2019年5月4日

作者:ProfTony S KMok MD,ProfYi-LongWu MD,IvetaKudaba MD,ProfDariusz MKowalski MD,Byoung ChulCho MD,Hande ZTurna MD,ProfGilbertoCastroJr PhD,VichienSrimuninnimit MD,ProfKonstantin KLaktionov MD,ProfIgorBondarenko MD,ProfKaoruKubota MD,Gregory MLubiniecki MD,JinZhang PhD,DebraKush MBA,GilbertoLopes MD,KEYNOTE-042 Investigators

领域:肺癌

背景:对于PD-L1 TPS≥50%且未进行治疗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对PD-L1 TPS≥1%的患者给予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我们对其总生存期进行了研究。

方法:本项随机、开放标签、3期研究在32个国家213个医学中心进行。患者的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未给予治疗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EGFR和ALK敏感基因突变、东部肿瘤合作组织状态评分为0或1分、生命预期≥3个月、PD-L1 TPS≥1%。由计算机进行随机化分配,通过交互式语音应答和集成网络响应系统进行访问,通过注册地区(东亚VS世界其他地区)、ECOG状态评分(0 VS 1)、组织学(鳞癌VS非鳞癌)和PD-L1 TPS(≥50% VS 1-49%)进行分层。入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4个亚组(每3周200mg帕博利珠单抗,共35个周期)和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组(含铂类化疗4-6个周期)。主要研究终点是TPS≥50%、TPS≥20%、TPS≥1%患者在意向性治疗人群中的总生存期(单侧显著性阈值分别为p=0.0122,p=0.0120,p=0.0124),如果之前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则需要继续进行评估。该研究注册于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为NCT02220894。

结果:从2014年12月19日至2017年3月6日,共1274例PD-L1 TPS≥1%的患者(其中男性902例,女性372例,中位年龄为63岁[四分位间距57-69])被分配至帕博利珠单抗组(n=637)和化疗组(n=637),并被纳入意向性治疗人群。其中599例患者(47%)TPS≥50%,818例患者(64%)TPS≥20%。至2018年2月26日,中位随访12.8个月。在三组TPS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化疗组(TPS≥50%组危险度0.69,95%可信区间0.56-0.85,p=0.0003;TPS≥20%组危险度0.77,95%可信区间0.64-0.92,p=0.0020;TPS≥1%组危险度0.81,95%可信区间0.71-0.93,p=0.0018)。中位生存值分别为TPS≥50%帕博利珠单抗组20.0个月vs化疗组12.2个月(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4-24.9,15.4-24.9),TPS≥20%帕博利珠单抗组17。7个月vs化疗组13.0个月(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3-22.1,11.6-15.3),TPS≥1%帕博利珠单抗组16.7个月vs化疗组12.1个月(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9-19.7,11.3-13.3)。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636例患者中有113例(18%)患者发生了3级以上的治疗相关性副作用,615例化疗组中有252例(41%)发生了同样的副作用,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化疗组由此导致的死亡分别为13例(2%)和14例(2%)。

结论:获益风险比表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可以作为EGFR或ALK敏感基因突变阴性和低PD-L1 TPS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8)32409-7)

 

 

题目: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the Host Response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neumonia



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日期:2019年5月15日

作者:James M. Walter, Ziyou Ren, Tyrone Yacoub, Paul A. Reyfman, Raj D. Shah, Hiam Abdala-Valencia, Kiwon Nam, Vince K. Morgan, Kishore R. Anekalla, Nikita Joshi, Alexandra C. McQuattie-Pimentel, Ching-I Chen, Monica Chi, SeungHye Han, Francisco J. Gonzalez-Gonzalez, Saul Soberanes, Raul P. Aillon, Satoshi Watanabe, Kinola J. N. Williams, Ziyan Lu, Joseph Paonessa, Peter Hountras, Madonna Breganio, Nicole Borkowski, Helen K. Donnelly, Jonathan P. Allen, Luis A. Amaral, Ankit Bharat, Alexander V. Misharin, Neda Bagheri, Alan R. Hauser, G. R. Scott Budinger, and Richard G. Wunderink

领域:感染

背景:通过对因感染而产生的宿主反应的资料性要素进行确认可能可以提高细菌性肺炎的诊断与管理。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确定是否肺泡中性粒细胞的缺乏可以排除危重患者的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并检验是否细菌性肺炎的鲜明特征可以在肺泡巨噬细胞转录组学中得到确认。

方法:为诊断细菌性肺炎选择3组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肺泡中性粒细胞的特点进行检验。在其中1组,我们从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巨噬细胞然后用转录组学来确定细菌性肺炎的特点。最后,我们开发了一款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人源化小鼠模型来确定是否病原体的特殊性质可以在人肺泡巨噬细胞中得以确认。

结果:在回顾组(n=851)和两个验证组(n=76和n=79)中,肺泡中性粒细胞<50%对细菌性肺炎的阴性预测值超过90%。细菌性肺炎的转录组学特点存在于肺泡固有巨噬细胞和募集的巨噬细胞中。这两种巨噬细胞的基因特性可以用与肺泡中性粒细胞相同的检验特点来确诊细菌性肺炎患者。

结论:在可疑感染的危重患者中,肺泡中性粒细胞的缺乏对细菌性肺炎的阴性预测值很高。在日常护理中巨噬细胞可以从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来并用以RNA测序分析。这种新型的方法可能促进对细菌性肺炎宿主反应的全面评估。

(https://doi.org/10.1164/rccm.201804-0650OC )

 

 

题目:Association of Angiotensin Modulators With the Course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杂志:The Lancet

日期:2019年4月29日

作者:Michael Kreuter MD,David J.Lederer MD,Maria Molina-Molina MD, PhD,Imre Noth MD,Claudia Valenzuela MD,Lutz Frankenstein MD,Derek Weycker PhD,Mark Atwood MS,Klaus-Uwe Kirchgaessler MD,Vincent Cottin MD, PhD

领域:间质性肺病

背景:血管紧张素肽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有关。血管紧张素调节剂被用来治疗IPF常见并发症-肺动脉高压。本析因分析评估了抗肺动脉高压治疗与IPF疾病相关结果之间的关系。

方法:在CAPACITY和ASCEND这两项研究中所有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n=624)在基础状态下根据抗肺动脉高压治疗进行分组。疾病进展的结果(包括首次发生FVC预计值下降≥10%,6分钟步行距离下降≥50m或者死亡)和全因死亡率被评估超过52周。

结果:在基础状态,111和121例患者分别接受了ACEi和ARB治疗。392例患者没有接受这两种治疗。根据基线特征的差异调整多变量分析表明,与非ACEi/ARB组相比,ACEi治疗可以减慢IPF的疾病进展(危险度0.6, 95%可信区间为0.4-0.9, P=0.026),而ARB治疗与此无关(危险度0.9, 95%可信区间为0.6-1.2, P=0.413)。而且,在ACEi治疗组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全因死亡率并没有发现升高(危险度1.1, 95%可信区间为0.5-2.9, P=0.782),与IPF相关的死亡率在ACEi治疗组和非ACEi/ARB组相同,均为3.6%。这些发现在来自INSPIRE试验的入组患者的汇总分析中得到确认。

结论:需要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评估是否血管紧张素调节剂对IPF的临床预后是有益的。

(https://doi.org/10.1016/j.chest.2019.04.015)

 


作者介绍


韩丙超

副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现任职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呼吸内科,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全军危重症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残疾人肺康复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呼吸分会委员。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