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教授:康复期血浆及单克隆抗体在危重症新冠救治中的价值,哪些因素影响疗效?——《阻击新冠 权威在线》重症救治(5)
来源: 呼吸界 2023-01-27

康复期血浆治疗是一种非常经典的适应性免疫的治疗方法,康复期血浆治疗最早用于SARS,包括MERS,包括2009年的甲流大流行的治疗。为什么用康复期血浆治疗?由于患者感染某些病毒后,人体内会有一些抗体存在,在没有有效抗病毒药物的前提下,康复期血浆可以能够起到中和病毒作用,减少病毒复制,对改善病情或许有一定作用。


康复期血浆治疗重症COVID-19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来自于32项关于SARS冠状病毒感染和严重流感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和安慰剂或者无康复期血浆治疗组相比,用康复期血浆治疗患者的总死亡率有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还有一些用康复期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它们显示了核酸确诊后两天内使用中和抗体滴度不明的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患者预后无明显获益。可以看到在同一疾病不同研究中得到结论不一样,在不同病毒感染过程中得到的结论也不一样。因此,基于对恢复期血浆治疗新冠病毒的疗效安全性其实存在很大争议,但在临床上在救治危重病时还会用,下面我将会为大家做介绍分享。



对于新冠初期,重症患者非常多,死亡率非常高。2020年我们在柳叶刀杂志报道的金银潭医院最初一些患者中死亡率高达11%。当时有文章报道,危重患者死亡率高达近40-50%,可见当时新冠带来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极大。


在新冠疫情之初因为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病毒药,患者使用了各种各样抗病毒药,包括干扰素、利巴韦林等等,也有一些新抗病毒药在进行临床试验;当时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在武汉市三家医院共有10例重症新冠患者接受康复期血浆治疗;我们团队参与了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结果发现对于某些患者效果不错,当然治疗不仅仅是康复期血浆、还包括其他综合治疗,患者可能会用一些激素,包括其他一些支持疗法。特别是第十例患者,已进展至我们所说的「白肺」,他们的肺部的渗出非常严重;经治疗后,可以看到患者的影像学得到明显改善和吸收。



特别强调,这部分患者不单纯使用康复期血浆,也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上康复期血浆稳定治疗。



经过这些治疗,我们对这些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了检测,经康复期血浆治疗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淋巴细胞数目有回升,肝功能在改善,血氧饱和度也所升高,同时对这些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的抗体滴度和核酸检测结果做了一些研究。我们发现,经过康复期血浆治疗后,患者中和抗体滴度增加较为明显,核酸检测全部转阴。因当时条件没条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与此同时,团队在真实世界中选择了十例相匹配的未使用康复期血浆治疗的新冠患者做对照,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但这是小样本探索性研究。



一篇发表在JAMA的文章,包含5名危重症新冠患者的研究,显示输注新冠康复期血浆治疗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有所好转,发热症状有好转,病毒载量下降。用康复期血浆的目的其实是用这些康复期血浆患者的抗体来中和病毒,减少病毒复制。基于这样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其实发挥了抗病毒的治疗。因此患者的病毒载量才会下降,氧饱和度有回升。



一项国内研究纳入16例样本。患者输注血浆治疗后CRP水平比输注前下降,提示可能康复期血浆对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有一定作用,当然这里也基于综合治疗的基础。



此项针对120名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新冠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所进行的单中心、前瞻性、观察队的研究,其中有48例接受了恢复期血浆治疗。他们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显示经过康复期血浆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显著高于对照组。发现,从用康复期血浆30天的ICU总生存率为69%,经逆概率加权经过统计学分析后,用康复期血浆后,该组30天的ICU总生存率为77%;这些结果都显示康复期血浆治疗患者比对照组生存率更高。



用康复期血浆治疗的安全性如何?一项对5000例新冠患者所用恢复期血浆的观察性研究显示,恢复期血浆注射有关的死亡事件发生率仅为0.08%。此外有一些量表,将患者活动相关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发现如果患者用了康复期血浆,对照组活动不受限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对远期生活质量差别不大,不会带来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


还有一些研究对康复期血浆治疗重症新冠患者的长期疗效做了随访和为期一年的长期跟踪观察。结果显示: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跟踪观察中发现,使用康复期血浆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趋势。



该项研究来自于卢洪洲教授及朱焕章教授等团队合作发表的研究。共选取14天到200天的康复期血浆患者的血液样本,研究发现虽然恢复期血浆对奥密克戎毒株的中和能力明显下降。现在保存的康复期血浆可能都是前面感染的康复期血浆,比如感染最初的原始毒株或者感染德尔塔病毒等等,这些患者的康复期血浆对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可能中和作用有下降,但它还可能保持一定中和能力。


张政教授和鞠斌教授的研究发现,患者出院两年后血浆对抗德尔塔病毒和多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活性,发现持续的抗体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野生型和德尔塔毒株,但对奥密克戎BA.1、BA.2和BA.4/5三种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很大程度上逃脱了康复者的预存免疫,也就是存在免疫逃逸作用。奥密克戎变异非常显著,有一些研究显示,若用过去像野生型这种毒株或者德尔塔毒株感染的这些患者康复期血浆,对现在奥密克戎的感染可能作用不是很大。



从国家卫健委关于康复期血浆的适应症,他们做了一些捐献者的招募,包括血浆采集,血浆灭活,制备具有中和抗体的血浆给受试者使用。康复期血浆用于哪些人?一般用于病程进展非常快、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原则上病程不超过三周,因为超过三周,病程很长,这时大部分病毒都已清除。另一方面,病情进展较快的重症患者,危重症早期患者或是经临床专家综合评估需要进行血浆治疗,这两类患者可以使用。



输注的剂量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患者体重决定,给予200-500毫升血浆量。此外在临床中康复期血浆治疗有无禁忌症呢?若是对这种血浆制品有过敏、或者对人体血浆蛋白有过敏、有枸橼酸钠过敏、在制备过程中相应一些辅助制剂有过敏,肯定不能用。不能使用的情形,一般危重症终末期或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没有办法逆转,或者不是作为非中和新冠病毒目的的治疗,不适合使用。不是作为中和新冠病毒去输这种血浆不主张使用。



康复期血浆也有局限性,康复期血浆可能是一种多克隆抗体,它包含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特异性可能不够。前述提到在康复期血浆治疗重症新冠疗效其实存在一些争议,有荟萃分析,例如一篇包含11,782名新冠患者的文章,最终结果显示从全因死亡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的使用等等,使用康复期血浆治疗改善生存或改善其他结果没有关系。


在该meta分析中,10项RCT研究共计11782名患者被纳入分析,死亡风险比为1.02;所有结果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机械通气的使用、临床症状的改善或恶化都和治疗无显著相关性。


图片


通过研究荟萃分析认为效果并没有得到特别大的获益,但实际上在临床中有时候还会用康复期血浆治疗,在上半年大上海保卫战中,调拨了非常多的康复期血浆给上海重患者使用,也有一些成功的病例,虽然荟萃分析说最终获益不大,但临床中依然会运用于病毒迟迟不转阴、病毒复制较活跃、病情进展非常快的患者。


在病程早期可以用康复期血浆,刚才提到我们用于有重症高危风险因素的病毒载量比较高的病情进展比较快的患者,应该了解它使用的指征。



影响康复期血浆治疗COVID-19疗效的因素


与第九版方案相比,我国出台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方案第十版提出: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重症高风险因素、病毒载量高、病情进展快的患者。从呼吸危重医学科最近发表的关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的重症感染临床救治专家推荐意见来讲,不推荐新冠患者使用丙种球蛋白和恢复期血浆。以我个人为例,上半年感染新冠病毒,但这一段时间每天诊治大量新冠患者,没有感染,这就说明奥密克戎它即使在变异,感染新冠的人提供的恢复性血浆对现在的奥密克戎可能还有一定作用。虽然新冠病毒变异,但它依然还是新冠病毒,它也不可能变异得「面目全非」,我认为在此过程中如果奥密克戎感染者能达到康复期血浆治疗标准,那些危重患者我认为也不是完全不可使用,这仅为我个人观点。


影响康复期血浆治疗的因素,恢复期血浆的抗体水平肯定是能够影响它的疗效,因为说到底我们用康复期血浆,就是为了用这样一些抗体来中和我们的病毒,所以说血浆里的抗体水平越高,它对病毒的中和作用肯定越强,病毒转阴越快。一项纳入50例患者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更高剂量中和抗体血浆的患者有明显更好的结局。就是说血浆里的中和抗体水平越高,效果越好;所以说对于进行康复期血浆贡献的人群,我个人认为应该首先查中和抗体滴度,滴度高的话,去献一些血,我认为对救治危重患者是有益的。此外到底哪些人的血浆抗体滴度会更高呢?一些研究发现,较高的新冠恢复期抗体滴度和年龄有关,且如果有发烧的抗体滴度容易高,没有肌肉疼痛的容易高,有疲劳或既往有住院病史与抗体滴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治疗COVID-19的单克隆抗体的概况



单克隆抗体其实也是免疫学治疗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源自于单个B细胞克隆,并识别单个独特表位的这种抗体是单克隆抗体,我们康复期血浆提供的是多克隆抗体。我们通过一些免疫学技术制备的是单克隆抗体,它往往通过杂交瘤技术来制备,它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阻断病毒和受体的结合,它和被感染的细胞结合以后,还可以促进一些巨噬细胞吞噬病毒和激活抗体,对我们补体依赖的细胞凋亡有一些调控作用;我们用抗体的目的也就是和病毒结合,然后被我们体内巨噬细胞等清除掉,从而减少对机体的炎症损伤。


总而言之,康复者血浆疗法就是一种多克隆抗体治疗,包含针对多种不同抗原的抗体,特异性不高,难以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多种作用,破坏靶抗原的功能、消除感染细胞或病原体。第一,阻断新冠病毒RBD与人体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达到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目的;第二,中和抗体可以与表达病毒抗原的被感染细胞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激活抗体及补体依赖的细胞凋亡,加速感染细胞清除;第三,中和抗体结合病毒后,可促进病毒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单克隆抗体从它的治疗的机制来说,我们可以看到病毒的s蛋白是由s1和s2两个亚基组成的,s1亚基包含了受体结合区域(RBD) 和N端结构域(NTD)这样结构域。在受体结合区域中,其实有RBM基序,RBM基序其实就是RNA结合性的基序蛋白,这个蛋白其实在受体结合区域里面,它主要是负责病毒和宿主细胞ACE2的初步结合。针对受体结合区域特性的抗体,它可以阻断RBM基序和ACE2的相互作用,它就阻断了病毒和宿主细胞结合,也就是抗体和ACE2结合了,就不让病毒和ACE2结合了,那病毒就不攻击我们的宿主细胞了。


SARS-Cov-2病毒主要通过 Spike 蛋白与人体表皮细胞上的ACE2受体结合,介导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和侵入。Spike蛋白由S1亚基和S2亚基两部分组成,S1亚基结构域包括受体结合区域(RBD) 和N端结构域(NTD)。其中RBD结构域里的RBM基序负责病毒与宿主细胞ACE2的初步结合。针对RBD特异性单抗可以阻断RBM-ACE2的相互作用,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



此外在我们临床新冠救治过程中,还有一类抗体它不是中和病毒,它是针对我们的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如托珠单抗,在关于单克隆抗体,实际我们也看到了,比如说像Evusheld这样抗体它会进行一些改造,因为我们知道冠状病毒的变异性是非常强的,它容易发生一些免疫逃逸的作用,所以说目前单抗治疗都是用鸡尾酒疗法为主,就选取一对活性高、互补性比较强的中和抗体来进行联合的治疗,它一般都是两种抗体成分,这样可以避免发生免疫逃逸。


此外后续还会进行一些氨基酸的改造,氨基酸改造的目的一方面是可能希望能够发挥一些黏膜免疫作用,另外可以延长我们的抗体的时间,还可以通过我们的一些氨基酸类的修饰,减少免疫病理反应的抗体依赖性的增强的免疫反应。



在新冠治疗单克隆抗体中,刚才提到了有两大类:一大类是靶向抗病毒作用的这一大类;另一大类是靶向我们细胞因子风暴的这一类抗体。靶向病毒的这些抗体主要是针对S蛋白的中和抗体,就包括刚才我讲的像这里边有众多的抗体研发,后面我也会给大家做介绍。在靶向细胞因子风暴的有托珠单抗,我们现在临床在用,还有单抗沙利鲁单抗,还有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的英夫利昔单抗,阿拉达木单抗,还有靶向 IL-1β的,还有靶向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这样的一些单抗,还有一些靶向补体的单抗,这些都是在临床试验过程中。



在我国危重症新冠患者诊疗指南中,提出了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新冠人免疫球蛋白,还有康复期血浆,都用于一些重症高风险、病毒载量高、病情进展快的患者,托珠单抗主要用于一些白介素6水平高的重症病例。国家第十版指南中也提出了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的方法。但又存在问题,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也是针对原始的毒株来研发的,所以对现在的奥密克戎作用到底有多大有待于验证。


单克隆抗体预防重症COVID-19的临床价值



在第十版和第九版方案中,我们看到了对单克隆抗体适应症进行了一些调整,单克隆抗体是联合运用于我们治疗轻、中型的,且伴有进展为重型高风险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



卡西瑞单抗和伊德单抗作用本质上都是作用于刺突蛋白。可以看到在2020年FDA发布了紧急的授权,它适用于一些可能进展为重症的这种高风险的人群。2021年FDA又修订了紧急使用授权,允许该药作为暴露后预防治疗。2022年1月份,因为发现抗体卡西瑞单抗和伊德单抗,对奥密克戎变异失效了,失效以后就撤销了它的授权;从国外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到他们纳入314名无症状感染者随机分为一种是两个单抗,一种安慰剂治疗,显示皮下给这样卡西瑞单抗和伊德单抗,可以降低从无症状感染发展为有症状感染的风险,并缩短出现症状的时间。



国外对门诊患者做了一些研究,发现用这种单抗治疗可降低新冠相关的全因住院率和死亡率。RECOVRY研究纳入了11,464名的患者,同时也直接用了卡西瑞单卡抗/伊德单抗或者常规治疗,对于基线是新冠病毒阳性的和总体的人群来说,卡西瑞单抗和伊德单抗治疗并没有改善它的结局,所以说后来因为它对奥密克戎存在免疫逃逸,也就没有继续授权治疗。



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能够降低感染风险并改善预后。同样作用靶点也是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它的获批适应症可用于暴露前的预防。但其实在国外也做了一些能够作为治疗的适应症研究。在预防作用来说有一项PROVENT研究,PROVENT研究它是用300毫克的替沙格韦单抗/西加韦单抗(EVUSHELD),和安慰剂相比,发现它可以降低6个月内症状性的新冠肺炎的发生风险,可以降低83%。



从美国研究数据看,它是在奥密克戎的流行时间从美国退伍军人电子病历数据库分析发现经过使用替沙格韦和西加韦单抗可降低感染风险,且可降低因新冠住院的风险,还可降低全因死亡率。



我在脆弱人群、免疫低下的人群中使用了替沙格韦和西加韦单抗,它也是根据原始毒株来研发的抗体,所以说它在这次奥密克戎这次大流行的期间,有几个肺癌患者出现了突破感染,但都没有出现肺炎而且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我一个哮喘患者注射以后目前并未出现奥米克戎感染;所以说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奥米克戎的免疫逃逸,无法完全预防感染。



TACKLE研究纳入了903例的门诊,轻、中症的新冠患者,随机给的是600毫克的EVUSHELD,这里面他们看到了它可以降低轻、中症的新冠进展为重症发生的风险,而且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时间节点,3天5天和7天。3天内给药的话,它对29天内重症新冠或死亡风险的降低高达88%,提示早期给药很重要。这些人群基础疾病包括癌症、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还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脆弱群体或者是重症的高危人群,使用替沙格韦和西加韦单抗,还是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的发生。



ACTIV-3研究表明,它可以降低住院患者的死亡率,而且它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它没有显著改善恢复时间,但死亡相对风险较基础治疗组是降低了30%,这个研究使用的是 600毫克的EVUSHELD。此外刚才我们国家的指南中推荐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也是根据野生毒株来制备的抗体,它也是用于我们发展为重症新冠的高风险的轻、中度的感染,对奥米克戎的有效性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免疫逃逸。



纳入了837例的疾病进展高风险的门诊患者做了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研究,发现和安慰剂相比,住院和死亡的复合终点降低78%,住院和死亡人数都有下降,从广州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显示了接受抗体治疗患者在病毒载量阴转率方面是有改善的,治疗组93%,安慰剂组64%,症状改善时间也是有缩短的,发展为重症的比例也是有一定的降低的,所以说临床是有获益的。


图片


发表在柳叶刀2022年的一篇文章显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治疗并没有显著改善总体住院预后,可能和当时患者感染的是德尔塔及奥米克戎毒株有关。



巴尼韦单抗和埃特司韦单抗,同样是作为针对刺突蛋白来研发的,用于有进展为重症的高危因素的人群,但是在2022年FDA停止授权,因为它也是对奥密克戎失效了,所以这个病毒药物研发也是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病毒变异太快。BLAZE-1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巴尼韦单抗和埃特司韦单抗,它分别使用700毫克和1400毫克,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率和住院时间,症状恢复速度更快,这是他们最初的一些研究,后续发现它也可以降低门诊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还有一些研究,比如ACTIV3-TICO研究它是进行了多组、多阶段双盲的研究,对比不同药物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纳入了314名的患者随机给他700毫克巴尼韦单抗来治疗,这个研究中显示了巴尼韦单抗单独治疗,它没有显著改善总体的患者的预后。



索托韦单抗研发的靶点也是刺突蛋白, 2022年的4月份,也是对奥密克戎变异株BA.2研究发现是失效的,所以FDA也撤销了它的授权。



还有一项关于索托韦单抗的研究,它是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了583名有症状的患者和至少一种疾病危险因素的非住院患者,接受安慰剂或者是500毫克的索托韦单抗治疗。



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6000多名的未住院的成年患者在那边,一部分患者用了索托韦单抗,一部分患者用了莫努匹韦,莫努匹韦是小分子的抗病毒药。相比这样的小分子抗病毒的药来说,单抗治疗更能够降低患者疾病进展的风险。



索托韦单抗对住院患者的效果来说,他们对比了用了多组多阶段双盲的研究,对比不同的药物治疗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里面一组是用了索托韦单抗,一组是用的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还有安慰剂。从这个研究来说发现索托韦单抗治疗也没有显著改善总体住院患者的预后,所以说似乎对一些住院患者来说,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



贝特洛韦单抗同样在2022年的11月由于对奥密克戎的变异株BQ.1、BQ.1.1失效,所以FDA也撤销了它的授权,所以单克隆抗体研发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针对贝特洛韦单抗有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1690名的奥密克戎时期高危住院患者,用了贝特洛韦单抗治疗。在30天内有22名患者进展为严重的新冠,相关住院率和死亡率普遍低于先前的数据。这个研究显示贝特洛韦单抗可以考虑作为无法使用瑞德西韦或paxlovid的代替治疗。



贝特洛韦单抗也是发挥抗病毒的作用,还有就是瑞达韦单抗,一项研究中表明它对轻中症的门诊患者来说,可以防止轻症到中症的新冠患者的病情的恶化。另一项研究也表明它可以降低轻、中症患者的住院率和氧疗率,剂量是用40毫克每公斤或80毫克每公斤,瑞达韦单抗缩短病毒转阴时间,并减少了轻度到中度感染患者住院和氧疗的需求。


瑞达韦单抗治疗危重症中与单独使用瑞德西韦相比,显示瑞达韦单抗与瑞德西韦联合治疗组无氧天数是显著增加的。另外它对重症的新冠患者临床结果具有显著改善,在吸氧并使用瑞德西韦患者中是有显著获益的。瑞德西韦和瑞达韦单抗联合使用组吸氧率比例相对比较低。从临床的结果来说,是有一定的获益的,等于它是把小分子的抗病毒药瑞德西韦和瑞达韦单抗,把抗病毒的单抗和小分子的抗病毒药同时使用,是可以使临床得到显著获益。


F61这个抗体是重组的全人源抗新冠单克隆抗体,它对现在的奥密克戎变种BA.4和BA.5是具有比较高的中和活性,此单抗有两种制剂,一种是注射制剂,一种是鼻喷物的制剂。注射制剂是我们看到它主要用于治疗的,鼻喷雾制剂是用于预防的;目前我们医院在开展F61注射液的有效性研究,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奥密克戎变异株位点突变易造成单克隆抗体失效。Spike蛋白在宿主细胞内存在不同的构象,这些构象根据RBD的位置(向上或者向下)来命名。根据单抗所结合的不同构象的RBD,可以将其划分为4种(I, II, III, and IV)。class I NAbs 只能够「向上」的RBD,class II NAbs 或者class III NAbs可以识别「向上或者向下」的RBDs,class IV NAbs可以结合RBD的保守区域(core I region)或者「向上」的RBD(core II region)。



上图可见,目前常见单克隆抗体对变异株中和敏感性下降。



有很多其他研发的抗体其实现在也都是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我们现在抗体大部分都针对的是原始毒株,但是单克隆抗体这种变异株的位点突变非常快, S蛋白是最容易的突变的位点,所以它的受体结合区域RBD的位点突变,使很多中和抗体难以识别结合,就会导致免疫逃逸,这就是导致了很多抗体它研发上市后来又终止使用。目前很多单克隆抗体对变异株的中和敏感性都出现了下降,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们指南中并不去作为特别的推荐。



单克隆中和抗体治疗危重症患者。目前各类临床研究均表明:在感染早期,轻中症患者中使用单克隆中和抗体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而疾病晚期使用可能受益不大。疾病后期可能由于过度的免疫反应,诱发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进一步造成后续持续损伤。临床表现与病毒载量无关,因此针对病毒的单抗治疗效果一般。多项研究表明,重症患者中靶向炎症细胞因子风暴治疗能够改善疾病预后。




还有一类抗体是我们控制炎症风暴的抗体,如托珠单抗、沙利鲁单抗。托珠单抗在危重症患者中可以作为标准治疗,还有一些探索性的单抗,比如针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单抗,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这些单抗以前是用于我们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患者在新冠感染期间,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失调也会触发一些细胞因子释放,引起了炎症风暴,导致全身的损伤,所以有人探索肿瘤坏死因子单抗的治疗作用。


一些针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这种抗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我们经常去打它来升高白细胞的。在新冠感染中,我们看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失调,可以导致骨髓细胞过度的激活,进而分泌出炎症介质并浸润组织导致炎症风暴。所以有些研究显示我们如果把这个途径给阻断,可以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还有一些研究研发了玛弗利木单抗,来对抗集落刺激因子来治疗新冠,但是从这里边也没看到它有什么特别的效果。还有一些研究针对靶向补体通路来进行一些单克隆抗体的研发,也希望通过这样来抑制炎症风暴,但是在最终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也是比较值得期待的。从这个研究中他们显示依库珠单抗抑制补体通路,可以改善患者的死亡,但是这些都是一些非常小样本的数据的探讨。






目前上市的单克隆抗体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没有中和作用,既没有抗病毒效果,也没有预防作用,因此不推荐使用。这是我们的指南,但是从我用的EVUSHELD经验来说,我们一共用了600多例,从使用EVUSHELD来说,我们发现它还是能够减轻我们患者的感染后症状的。抗病毒的单抗一般是在感染早期轻、中症的患者去使用,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如果到疾病晚期再去用可能价值不大。



参考文献 (可上下滑动浏览)


1.J. Infect. Dis. 211, 80–90 (2015) .

2.N. Engl. J. Med. 374, 33–42 (2016).

3.DuanK,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20, 117(17):94909496.

4.ShenCG, et al. JAMA, 2020,323(16):15821589.

5.陈闪闪. et al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 32(11):1293-1298.

6.Stefan Hatzl et al. Ann Intensive Care. 2021 May 12;11(1):73

7.Joyner MJ et al. J Clin Invest. 2020 Sep 1;130(9):4791-4797.

8.Körper S et al. J Clin Invest. 2022 Dec 15;132(24):e163657.

9.Xinyi Yang et al. iScience. 2022 Sep 16;25(9):105016.

10.Miao Wang et al.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3 Dec;12(1):2151381.

11.Perrine Janiaud et al. JAMA. 2021 Mar 23;325(12):1185-1195.

12.陈闪闪. et al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 32(11):1293-1298.

13.Madariaga MLL. et al J Intern Med. 2021 Apr;289(4):559-573.

14.J Biomed Sci. 2022; 29: 1.

15.Version 2. medRxiv. Preprint. 2021 Jun 14 [revised 2021 Sep 18].

16.N Engl J Med. 2021 Sep 29 : NEJMoa2108163.

17.Lancet.2022 Feb 12; 399(10325): 665–676.

18.Fact sheet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for EVUSHELD™ (tixagevimab co-packaged with cilgavimab). 2022;19.Levin MJ, et al. Presented at: IDWeek 2021; September 29-October 3, 2021; virtual conference; 3. AstraZeneca Pharmaceuticals LP. News release. Published November 18, 2021.

20.复合COVID-19结局为SARS-CoV-2感染、COVID-19住院或全因死亡。

21.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s based off a preprint research paper that has not been peer reviewed.

22.COVID-19 =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SARS-CoV-2 = severe acute 23.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TIXA/CILGA =tixagevimab/cilgavimab

24.Montgomery H, et al. Lancet Respir Med. 2022;S2213-2600(22)00180-1.

25.Lancet Respir Med. 2022 Oct; 10(10): 972–984.

26.数据来源于腾盛博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布

27.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2 May; 9(5): ofac172.

28.N Engl J Med 2021; 384:905-914

29.N Engl J Med 2021; 385:1941-1950

30.BMJ.2022; 379: e071932.

31.Lancet.2022 Feb 12; 399(10325): 665–676

32.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2 Oct; 9(10): ofac411.

33.Curr Ther Res Clin Exp. 2022; 96: 100675.

34.Data from:https://covdb.stanford.edu/page/susceptibility-data/

35.Open Forum Infect Dis. 2022 Apr; 9(4): ofac053.

46.Trop Med Infect Dis. 2022 Mar; 7(3): 51.

47.Cell.2022 Dec 14

48.Data from:https://covdb.stanford.edu/page/susceptibility-data/

49.N Engl J Med. 2021 Feb 25 : NEJMoa2100433.

50.Lancet Rheumatol. 2021 Jun; 3(6): e410–e418.

51.EClinicalMedicine. 2020 Nov; 28: 100590.



本期直播嘉宾

图片

周敏

主任医师,正教授,法国居里研究所博士后;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工作秘书,呼吸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和慢阻肺学组副组长;上海女医师协会肺部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著50余篇;主持科技部慢病重大专项1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负责人1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获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奖;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


* 本次系列直播由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王一民医生主持。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冬雪凝 整理,感谢周敏教授的审阅修改!

* 感谢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本次直播的大力支持


本文完

责编:Jerry



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