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患者一亿!慢阻肺已在人类生命中四面埋伏、蔓延肆虐。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这样一群呼吸人用他们几十年的岁月和热血,和患者一道与病魔进行着顽强的阻击和抗争。近日,《呼吸界》记者专访了十余位在救治慢阻肺患者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了25年以上的名医名家。倾听他们的心声,拍摄了他们对患者、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视频制作的过程中,小编们不断唏嘘热议,感叹他们对慢阻肺救治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思考,更感慨于他们对医学的酷爱以及对患者的拳拳之情和眷眷之心。《呼吸界》每周一推出系列视频专访《慢阻肺人生》,期待您的共鸣和分享。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郭岩斐:
「我1995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
一直在这个行业,
不离不弃工作,迄今23年了。
转到慢阻肺差不多有10年了,
给我的感觉是,中国慢阻肺病人非常多,
但是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病。
很多胸闷、呼吸困难的病人,
他会首诊到心脏科,
做了一系列的检查,
甚至有的病人冠脉CT做了,
造影检查都做了,
却发现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时候才想起来,
去做个非常容易的肺功能,
吹出来一看是慢阻肺。
所以我觉得,
可能从整个社会到整个病人,
对慢阻肺的认知太不尽如人意了。
慢阻肺的病人每天是什么感觉呢?
每一次呼气动作的时候,
呼气呼到一半,
这时停止呼吸,
转为下一次的吸气动作,
不断地进行这样的呼吸循环,
每个慢阻肺病人承担的就是这种感觉。
疼痛我们有很多方法去治,
但这个憋的感觉,
真的有时候医生看到,
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在里面。
肺功能检查,
其实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
但是早期这样的病人,
如果你不给他做这样的检查,
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这样一个病人。
一旦他出现呼吸困难,
想起来去看病了,
往往都到了中度,
甚至是重度的慢阻肺,
他其实失去了很多早期治疗的机会。
慢阻肺病人的治疗目标,
第一个是改善症状,
很多病人问我:
『医生我这个病能不能根治? 』
我不愿意直接回答他这个病不能根治,
这样可能很多病人,
他的依从性一下受到很大影响。
那我就会反问他一个问题:
『您觉得什么病能根治呢?
内科什么病?
您今天得了一次感冒,
您可能两个月之后还得一次,
那叫根治吗?』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的是,
我用上药给一个恰当的治疗方案,
他的生活质量可以很好,
他可以该工作工作,该学习学习,
该运动运动,该旅游旅游,
他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他的运动能力大大提高。
一直从我高考的时候,
这个信念非常执着,
所有的从第一志愿到最后一个志愿,
包括提前录取的,我报的也是军医,
所以可以说从医,
一直是我一生唯一的选择吧。
我自己感觉走上这条路,
是无怨无悔的。」
* 本资料旨在向且仅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如果您不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请勿阅读或传播其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