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4次首都青年呼吸学者沙龙」于2019年12月27日下午在中日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举行,沙龙主题为呼吸介入,现场邀请了领域内三名优秀的青年学者主讲,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侯刚教授、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国武大夫、北京延庆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袁峰大夫,会议由中日医院万钧大夫主持,同时邀请到了延庆医院的张娟大夫、密云医院的王征大夫参加了加现场讨论。
侯刚教授:坚持临床研究的「Fast」原则,攀登呼吸介入的高峰
侯刚教授以《呼吸介入从临床到科研》为题,通过亲身经历阐述了临床大夫进行临床研究的条件、过程、形式:临床研究需要恰当的平台支持、自身的科研素养与协作精神等条件;临床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确立研究方向、查新和选题、提出科学问题、科研设计、自主研究或申报立项、科研探索等;形式主要有个案报告、回顾性研究、前瞻性研究、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接下来,侯刚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研究经历,分析了不同的研究形式的特点,为大家进行临床研究分享了宝贵经验。
最后,侯刚教授寄语大家能坚持临床研究的「Fast」原则,即F(Feasibility, 可行性)A(Administration, 管理)S(Steadfast, 坚定不移)T(Teamwork, 团队合作),保持兴趣和热情,就一定能战胜挫折,攀登呼吸介入的高峰。
周国武大夫:独立成长期是临床能力的全面考核,也是独立决策能力的提高期
周国武大夫的讲题是《呼吸介入青年医师成长中的故事》,分享了他作为呼吸介入医师的成长经历。懵懂上路的启蒙期,在前辈的指引下,以「吾日三省」的敬畏之心不断提高基本素养,树立有追求、有激情、有恒心、有品味的价值取向;不断积累的入门期,磨练耐性与悟性,在观察与实践中进步;快速成长期是诊疗策略强化训练期,独立成长期是临床能力的全面考核,也是独立决策能力的提高期。工作中的挫折,是每一位临床医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周大夫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何勇于担当、尊重规范、重拾自信,给大家带来很多启迪。
袁峰大夫:反复行病原学、积极用药,患者仍因大咯血去世……真实临床病例引起了哪些讨论?
最后,袁峰大夫为大家分享了一个真实的临床病例——《反复咳血,都是支气管扩张惹的祸吗?》,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患者是一位53岁的男性,主诉反复咳嗽、咳大量黄黏痰,伴有痰中带血、活动后呼吸困难,无法从事任何体力劳动,CT提示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期间出现血压升高、咯粉红色泡沫痰,Nt-proBNP高达15,000 pg/mL,考虑左心衰,经纠治心衰后症状好转,但仍间断咯血,反复送痰行病原学,于涂片中找到抗酸杆菌,即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但仍因大咯血去世。袁大夫与各位专家就咯血患者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交换了意见,周大夫指出内科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咯血的情况下不建议做气管镜,但是病人在面临窒息等紧急情况下,可以在ICU气管插管后行气管镜清除气道内瘀血块,开通气道进行抢救。侯刚教授补充到大咯血是呼吸内科急症,采取何种方法进行治疗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治疗条件,临床医生应参照相关指南选择最熟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次沙龙围绕介入呼吸病学临床研究、呼吸介入医生的成长、咯血的临床处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讨论,为青年呼吸介入医生的成长、发展启发了思路。2019年最后一次沙龙在热烈讨论之中结束,我们期待2020年的沙龙为青年呼吸学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