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 中国慢阻肺深度解读(3):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21.3倍,为何男性慢阻肺患病率却仅是女性的2倍左右?
来源: 呼吸界 2018-04-28

前言


4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我国学者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项成果,揭示了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流行状况,引发业内外极大关注。为便于大家更加深刻理解该项研究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呼吸界》特邀参加此项研究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方位解读。系列报道:「《柳叶刀》· 中国慢阻肺深度解读」已开始推出,敬请关注。


近日,由王辰院士领衔的医学团队在国际医学顶尖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一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指出,2015年我国慢阻肺患者接近1亿人,2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逾8%,提示我国慢阻肺患病人数巨大,已经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成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


数据分析显示吸烟是慢阻肺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9.5%,是女性吸烟率的21.3倍;相对而言男性患病率仅为女性患病率的2倍左右(11.9% vs 5.4%)。研究中吸烟率与患病率的反差表明女性慢阻肺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别于男性。本篇文章旨在呼吁关注女性慢阻肺患者流行现状,重视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以便防控和管理。


室内被动吸烟是女性慢阻肺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122.5平方米的房间里,吸一支烟,PM2.5的浓度可达到800微克/立方米(我国PM2.5标准是:24小时平均浓度值小于75微克/立方米)室内PM2.5浓度严重超标。重要的是被动吸烟者在室内多次、持续、反复地吸到多个吸烟者吐出的烟雾。因此室内被动吸烟的危害远大于主动吸烟。该研究显示女性室内被动吸烟率为56.5%,而男性仅为35.2%。其中对于非吸烟人群,接触PM2.5大于75微克/立方米的危险程度更大(OR 95%CI: 2.00 [1.36‒2.92] vs 2.34 [1.90‒2.88])。因此室内被动吸烟是女性需要重视及警惕的因素。


室内生物燃料的使用对于女性而言影响尤为重要。室内生物燃料接触指的是长时间使用煤、木材以及动物和植物废料作为燃料以供做饭及供暖。冉丕鑫教授团队针对生物燃料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清洁能源替代生物燃料及改善室内通风条件能够明显降低慢阻肺风险。因此长时间处在油烟浓度高的环境中,对咽喉及气道黏膜的刺激性比较强,可能引起气管炎等疾病,对肺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可引发慢阻肺。该项研究分析显示生物燃料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因此避免生物燃料的接触有助于减少慢阻肺患病人数。



该研究是我国目前规模大、方法规范、质量控制严格、数据质量较高的全国性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其结果显示40岁以上男性慢阻肺患病率为19%,女性患病率为7.5%。相较于2002年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所得全国40岁及以上男女慢阻肺患病率显著上升(男性 12.4% vs 女性5.1%),提示我国慢阻肺流行状况严峻且女性患病率增幅高达47%,亟待防控。然而我国慢阻肺患者知晓率及人群肺功能检查普及率极低。其中在慢阻肺患者中,知晓自己患病情况的仅仅为2.6%(男性 3.0% vs 女性 1.8%),且只有55.8%的患者做过肺功能检查(男性 61.7% vs 女性 35.5%)。因此女性慢阻肺患病率逐年上升,亟需政府、医学界及公众重视慢阻肺,对高危人群普及肺功能检查,采取综合性防控策略以降低慢阻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作者介绍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