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 中国慢阻肺深度解读(2):无症状慢阻肺患者有何特征?漏诊的慢阻肺患者发生急性加重和罹患肺炎的风险均增加
来源: 呼吸界 2018-04-27

前言


4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我国学者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项成果,揭示了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流行状况,引发业内外极大关注。为便于大家更加深刻理解该项研究的专业价值和社会意义,《呼吸界》特邀参加此项研究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方位解读。系列报道:「《柳叶刀》· 中国慢阻肺深度解读」已开始推出,敬请关注。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低,既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初诊为慢阻肺中重度者超过60%,所有被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中,仅35.1%的患者以往被诊断为慢阻肺 [1]


4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王辰院士牵头完成的我国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CPH)」的首项成果,揭示了我国慢阻肺的流行状况,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我国慢阻肺知晓率及肺功能检查普及率极低,研究的受访者中仅约10%知道慢阻肺这一疾病,不足10%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不足3%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近90%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特别需要引起关注的是,60.2%的慢阻肺患者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说明普及肺功能检查对实现慢阻肺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2]


1、我国40岁以上慢阻肺的患病率是13.6%,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没有自觉症状


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特征性症状,但确有一些患者仅有持续的气流受限而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国内姚婉贞教授最早将这组患者命名为「无症状慢阻肺」,并与有症状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比较。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的资助下,2002~2004年涉及7省市、25 627人的多中心、横断面人群流调研究结果显示,在1668名慢阻肺患者中有35.3%为无症状慢阻肺患者。有症状与无症状慢阻肺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农村和城市分布、吸烟习惯和教育水平相似。约64.7%的无症状慢阻肺患者没有合并症,合并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比例较少,厨房通风差、呼吸道疾病家族史和儿时反复感染少见。这些患者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和FEV1/FVC高于有症状者,多为GOLD Ⅰ、Ⅱ级 [3],91.9%的无症状患者既往未诊断慢阻肺 [3]。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方利文团队在2014~2015年间对40岁以上成年人慢阻肺流调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慢阻肺的患病率是13.6%,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没有自觉症状。该研究结果与「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同期发表在《柳叶刀 呼吸医学》[4]


2、漏诊的慢阻肺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发生急性加重和罹患肺炎的风险均增加


目前我国关于无症状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较少。Yunus Çolak等 [3] 在《柳叶刀呼吸杂志》研究了无症状和有症状未诊断慢阻肺患者的预后,研究对象来自95288例年龄在20~100岁的哥本哈根人群研究,其中34%(32518/95288)的人群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定义为40岁以上,累计吸烟史在10年/包以上,无症状或未诊断支气管哮喘),11%(3699/32518)的慢阻肺高危人群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其中,漏诊的慢阻肺患者达78%(2903/3699),29%(851/2903)无症状。对32518例慢阻肺高危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1年,研究调查了无症状和有症状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共记录了800次急性加重,2038例患者罹患肺炎,2789例患者死亡,其中152例死于呼吸道疾病。研究发现,漏诊的慢阻肺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发生急性加重和罹患肺炎的风险均增加,漏诊的有症状慢阻肺患者死亡的风险增加 [3]。墨西哥国立呼吸病研究所的一项针对无症状吸烟者研究发现 [6],2961例吸烟者中11.11%的人患有慢阻肺,无症状慢阻肺患者占吸烟者的1.5%,占慢阻肺患者的13.7%。与有症状患者比较,无症状慢阻肺患者更年轻、肺功能更好、吸烟包年(中位数)更低。


3、推动控烟工作是慢阻肺防控中的重中之重


早诊早治是慢阻肺防控的关键。吸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认为咳嗽咳痰是吸烟引起的,并不认为是疾病所致,也有些患者已经出现活动后气短,自己减少活动量后症状减轻,自己认为无症状,从而造成对其症状的低估。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发现,GOLD1级和2级患者比例超过70%,这些患者没有明显的活动受限和呼吸困难,很少接受药物治疗,只有当疾病明显进展后才到医院就诊。因此,临床医师对有危险因素接触史的患者仔细询问病史。全球慢阻肺防治创议(GOLD)推荐对于有呼吸道症状和危险因素接触史的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查确诊慢阻肺,但不推荐对无危险因素接触史和无症状的人群进行肺功能筛查 [7],主要是基于在症状出现前诊断慢阻肺并没有影响疾病病程和患者预后。然而,这一推荐可能存在争议,尤其是在我国无症状慢阻肺的比例较高、慢阻肺知晓率低、肺功能检查率低、诊断率低,应积极落实在40岁以上人群中普及肺功能检查的国家政策,全面改善慢阻肺的诊断不足。我国从2014年慢阻肺首次被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2015年慢性呼吸疾病被纳入国家慢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6年慢阻肺被列入第二批分级诊疗试点疾病,从国家层面上促进慢阻肺的早诊早治。推动控烟工作是慢阻肺防控中的重中之重,尽早采取综合性防控策略以降低慢阻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Zhong N, Wang C, Yao W,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2] Wang C, Xu J,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The Lancet,2018.

[3] Lu M, Yao WZ, Zhong NS, et al. Asymptomatic patien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0,123(12):1494-1499.

[4] Fang L, Gao P, Bao H, et al.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nationwide prevalence study.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2018.

[5] Çolak Y, Afzal S, Nordestgaard B G, et al. Prognosis of asymptomatic and symptomatic, undiagnosed COP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Denmark: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Respir Med, 2017, 5(5): 426-434.

[6] Sansores R, Ramírez-Venegas A, Pérez-Bautista O,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symptomatic smok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15,10(1):2357-2363.

[7]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17 report. http://www.goldcopd.org.


作者介绍


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