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 me!
微信扫一扫
一周国际前沿速览|关键词:慢阻肺、肺炎、低剂量CT、血液嗜酸性粒细胞
作者: 陈颖 来源: 呼吸界 2018-04-22


推荐语


吸烟、环境空气污染、体重不足、儿童慢性咳嗽、父母呼吸道病史和教育程度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减少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和使用肺功能仪进行COPD的早期检测应该在中国公共卫生中放在优先的地位。


诊断肺炎是一种挑战,低剂量CT(LDCT)能否改良老年患者肺炎诊断的概率?能否因此减少不必要的抗菌治疗?


一般人群中的重度慢阻肺患者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炎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如何?


标题: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中国成人肺健康[CPH]研究):一个国家的横断面研究)

发表杂志:Lancet

领域:慢阻肺

发表日期:2018.4.9

推荐理由: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我国学者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项成果。这项研究由王辰院士牵头、全国13家医院参与,克服重重困难,历时7年完成。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实施过程,得出的结论证实了在中国人群中COPD的患者比例非常高,以往在国内诊断COPD的患者出现症状体征才来就诊,往往疾病肺功能分级已进入中重度,无论从治疗效果、预后以及卫生经济学角度看都成为患者及国家的重大负担。针对本次研究结论提出的危险因素,科学的预防,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解决这个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这个研究结果也对推动全球慢阻肺的防控做出了中国贡献,将可能纳入2019年GOLD全球慢阻肺诊治策略;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我国慢阻肺研究将更加深入。

背景:虽然暴露在烟草和空气污染中是普遍的,但中国成年人慢阻肺患者的流行情况仍是未知的。我们开展了中国肺健康(CPH)研究以评估中国慢阻肺的患病率与危险因素。

方法:中国肺健康研究是一个横断面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来自中国大陆的十个省、市、自治区具有代表性的20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样本中,所有参与者均接受支气管舒张药后的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诊断(COPD)是根据2017年GOLD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结果:在2012年6月和2015年5月之间,纳入了57779个人参加,其中50991名(21446名男性和29545名女性)有可靠的支气管舒张后结果,并纳入最终分析。肺功能确定的慢阻肺总患病率为8.6%(95% CI 7.5-9.9),中国有9990万(95% CI 76.3-135.7)慢阻肺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者(13.7%、12.1-15.5)患病率高于20~39岁者(2.1%、1.4-3.2;年龄差异P<0·0001),男性患病率(11.9%、95% CI 10.2-13.8)高于女性(5.4%、4·6-6.2、性别差异P<0.0001);仅12.0%(95% CI 8.1-17.4)的慢阻肺患者报告以前的肺功能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20年或以上的吸烟暴露(比值比[OR] 1.95, 95 %CI 1.53-2.47),暴露于直径小于2.5μm的年平均颗粒物的50~74μg/m³(1.85, 1.23-2.77)或75μg/m³或更高(2.00, 1.36-2.92),体重不足(体重指数<18.5 kg/㎡;1.43, 1.03-1.97),有时为儿童慢性咳嗽(1.48, 1.14-1.93)或频繁咳嗽(2.57, 2.01-3.29);父母有呼吸系统疾病史(1.40, 1.23-1.60)。慢阻肺低危因素与初中、高中教育(或0.76,95 %CI 0.64-0.90)和大学或高等教育相关(0.47, 0.33-0.66)

结论:以症状体征来就诊在中国成年人中诊断慢阻肺是很普遍的。吸烟、环境空气污染、体重不足、儿童慢性咳嗽、父母呼吸道病史和教育程度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减少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预防和使用肺功能仪进行COPD的早期检测应该在中国公共卫生中放在优先的地位。

标题: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nationwide prevalence study(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个全国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发表杂志:Lancet Respir Med/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领域:慢阻肺

发表时间:2018.4.9

推荐理由:这是与中国成人肺健康[CPH]研究同期发表于《柳叶刀》子刊《柳叶刀·呼吸病学》的另一篇CDC文章,结果显示中国成人慢阻肺的标准化患病率高达13.6%,研究结果与王辰院士的研究得出了相仿的结论,印证了我国慢阻肺疾病的巨大负担以及严峻的防控现状,也揭示了在人口多的发展中国家急需开展慢阻肺流行病学研究、更新慢阻肺的流行病学数据,这对全球慢阻肺流行与防治现状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为制定包括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现状的全球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在中国进行的最新的全国慢阻肺患病率估计是有必要的。

方法:我们做了一个全国有代表性的横断面调查,样本来自中国大陆的年龄在40岁或以上患者。主要结果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根据2017年GOLD的肺功能标准来确定。

结果:2014年12月29日和2015年12月31日之间,66 752个的成年人被纳入研究。估计慢阻肺的患病率为13.6%(95% CI 12.0-15.2)。慢阻肺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之间有明显的差异(19.0%,95% CI 16.9-21.2 vs 8.1%、6.8-9.3;P<0.0001),主要是因为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吸烟状况差异显著(目前吸烟者58.2% vs 4.0%)。慢阻肺的患病率有地域性差异,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患病率最高(20.2%,95% CI 14.7-25.8),中国中部地区最低(10.2%、8.2-12.2)。成人慢阻肺患者中,56.4%(95% CI 53.7-59.2)为轻度(GOLD I级),36.3%(34.3-38·3)是中度(GOLD II级),6.5%(5.5-7.4)是重度(GOLD III级),0.9%(0.6-1.1)为极重度(GOLD IV期)

解释:在一个大规模的40岁以上的成年人有全国性的代表性样本的研究中,估计中国慢阻肺在2014~2015年总患病率为13.6%,说明该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策略是迫切需要的。

资金:中国中央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和技术部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标题:Low-dose CT for the diagnosis of pneumonia in elderl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interventional cohort study(低剂量CT对老年肺炎的诊断:前瞻性、干预性的队列研究)

发表杂志:Eur Respir 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发表时间:2018.4.12

推荐理由:年龄是与死亡率独立相关的预测因子,老年患者的肺炎往往是有着「更少的典型症状,更严重的病情」这样的特点,如何正确的诊断对临床医师是一种挑战,CT影像学在老年肺炎的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我们往往更关注到CT在减少老年肺炎诊断漏诊中的作用,但通过研究证实低剂量CT(LDCT)改变了很大比例的老年肺炎患者的估计概率,它在排除肺炎诊断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治疗。

目的:诊断肺炎是一种挑战,评估低剂量CT(LDCT)能否改良老年患者肺炎诊断的概率。

方法:我们前瞻性纳入了超过65岁患者,这些患者疑诊肺炎并使用抗生素治疗。所有患者在72小时以内做了胸片以及低剂量CT,之前治疗的临床医师评估肺炎的可能性,行低剂量CT之后使用likert量表评估。一个评审委员会回顾性评价肺炎的概率,并被认为是诊断的参考。

结果:主要的结果是在LDCT前后的临床医生的肺炎概率估计的差异以及与参考诊断(重分类改善指标(NRI))相匹配的修正诊断的比例。200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84岁。完善低剂量CT后,90例(45%)患者肺炎可能性的评估发生了变化,60例(30%)可能性下降,30例(15%)可能性升高。NRI为8%(NRI事件-6%和非NRI事件 + 14%)

结论:LDCT改变了很大比例的肺炎患者的估计概率。它主要有助于排除肺炎的诊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抗菌治疗。


标题:Blood eosinophil count and risk of pneumonia hospitalisations in individuals with COPD(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COPD患者的肺炎住院治疗风险)

发表杂志:Eur Respir 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发表时间:2018.4.12

推荐理由:2017年GOLD指出,较高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预测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增加。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一方面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加重风险的生物标记物,另一方面可作为预测ICS对预防急性加重时间的疗效。然而临床医师在关注药物疗效同时,也会密切关注药物带来的疾病风险,在使用吸入ICS时尤其关注可能带来的肺炎发生的风险。这个来自欧洲的研究关注在一般人群中的重度慢阻肺患者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炎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最后得出结论在FEV1低于50%预计值的COPD个体中,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34×10^9/L或更高,与肺炎住院风险高有关。从而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关注在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的慢阻肺患者中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肺炎住院风险的相关性。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较高的疾病恶化率和良好的糖皮质激素反应性相关;然而,频发的加重和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明显提高肺炎风险。我们测试了这一假设,在一般人群中的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高风险的肺炎相关。

方法:我们纳入了2003~2011年间7180例COPD患者,包括643例的FEV < 50%的预测值的一般人群研究。记录随访期间所有出院诊断为肺炎的情况。

结果: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 FEV1预计值50%的个体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于或高于0.34×10^9/L,肺炎的多变量校正发病率为2.17(95%可信区间,1.31~3.58),在临床COPD患者中,近期加重、超过10年、FEV1<预测值70%的患者,相应的危险度为4.52(2.11~972)。在FEV1≥预测值50%的慢阻肺患者中,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肺炎的发生风险没有差别。

结论:在FEV1低于预计值50%的慢阻肺个体中,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34·10^9/L或更高,与肺炎住院高风险有关。


作者介绍



1824
评论
发表评论
请先登录后再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