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防、诊、治、康复等各个环节给予充分部署和落实,依靠更多的「枪炮子弹」打赢「慢阻肺」这一仗
来源: 呼吸界 2020-01-14

编前语


「我们需要更多的『枪炮子弹』来打好『慢阻肺』这一仗!」1月11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 长王辰院士在接受《呼吸界》记者专访时讲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当前,我国慢阻肺防治工作面临的最大困境与挑战是什么?知晓率低、诊断不足的根本原因又在哪?我们应当在哪些方面做出充分的改变?被王辰院士称为「弹药库」的是什么?……谈及慢阻肺的防控现状时,王辰院士忧心忡忡。


 

国家充分重视慢阻肺的「防、诊、治」工作,从国家政策到诊断方法,一系列基本条件均已具备。在此背景下,我们如何推动人员培训、科室规范化建设乃至整个行业促动发展的呼吸专科联合体?又如何将意识转变为行动,从防、诊、治、康复等各个环节给予充分部署和落实?王辰院士直抒胸臆。他期望呼吸学科能够跟有关企业结合,有更多的「枪炮子弹」来打赢「慢阻肺」这一仗,更寄语中国的慢阻肺防治能够在国际上创造一个从「极为不发达、非常落后」,到「发达和很先进」的「中国模式」。

 


访谈中,王辰院士为何将新上市的慢阻肺「三联药物」比喻成「为我们的『弹药库』提供了一个更新的卓有成效的药物」?正是因为它具有使用方便、能产生联合疗效、在吸入给药的方法上更便于药物能够达到小气道「靶器官」用药的特征。而像这种「能让有使用指征的病人获益」的产品,一定能够成为我们防治慢阻肺的「新武器、工具和生产力」。当谈及对慢阻肺相关政策的展望时,王辰院士则直言不讳地说道:「硕果『仅存』的就是慢阻肺防治还没有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同时,他也将不断努力推进这项工作,将慢阻肺防治从基层医生的「备选职责」变为「必选职责」。

 







本文完
采写编辑:冬雪凝
视频编辑:呼吸狗
排版:Jerry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