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官微报道,中国与世卫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同时,中国将序列提交给GISAID平台,以便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和研究人员能够访问……此次检出之病毒已被命名为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呼吸医生应如何理解?背后又有何含义?针对这些重要话题,《呼吸界》特邀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任丽丽博士进行解读,特此分享。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0年1月12日定义了中国新发现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 CoV),暂时命名为2019nCoV,确定了人类历史上第7个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
HCoV属于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每个属包括不同亚属。HCoV分别为α属Duvinacovirus亚属的229E和Setravirus亚属的NL63;β属Embecovirus亚属的Betacoronavirus 1(原命名为OC43)和HKU1,Merbecovirus亚属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related CoV, MERSr-CoV)和Sarbecovirus亚属的严重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related CoV, SARSr-CoV)。新发现的2019nCoV为Sarbecovirus亚属成员。
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表面看起来形如花冠,故而得名。病毒颗粒内部有核衣壳,为螺旋对称。
CoV家族病毒基因组大小约27-30.7Kb,新发现的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基因组进化和相似度分析显示其相似度和组成特征与蝙蝠来源的ZXC21和ZC45两株SARS样CoV更接近,进化树上与其位于一簇但形成独立分支,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度86.8%,与2003年人感染的SARSr-CoV差异较大,全基因组相似度为78.4%,但在聚合酶基因区域,2019nCoV与已知CoV的核苷酸相似度低于90%,为CoV新种的分类依据之一,提示该病毒为来自于蝙蝠的新种病毒。
2019nCoV从5’端为编码复制酶复合物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ab,占基因组全长约2/3,编码聚合酶等非结构蛋白;后1/3区域编码刺突蛋白(Spike, S)、小囊膜蛋白(Envelope, E)、膜蛋白(Membrane, M)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N)。此外,2019nCoV具有Sarbecovirus亚属特征的ORFs。
明确跨种来源病毒的感染,阐明其宿主受体是关键。目前已知HCoV使用的细胞受体类型包括,229E的受体为氨基肽酶(aminopeptidase N, APN),SARSr-CoV和NL63的受体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MERSr-CoV受体为CD26,细胞表面的唾液酸(N-axetyl-9-O-acetylneuraminic acid)是目前已知的与OC43进入宿主相关的关键细胞吸附分子。HCoV-HKU1以细胞O-乙酰化唾液酸作为吸附受体,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 HLA-C)可能是其吸附细胞的重要分子。2019nCoV是否采用与已知HCoV相似的细胞受体尚有待深入研究。
对冠状病毒的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SARSr-CoV和MERSr-CoV的研究,病毒对热敏感,56℃ 30 min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细胞培养的病毒,可用10%福尔马林或4%多聚甲醛固定30min灭活。此外,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CoV具有跨种传播特性,HCoV起源于蝙蝠等野生动物,直接或者通过中间宿主演化跨种传播给人类,如HKU1和OC43可能起源于啮齿类动物,SARSr-CoV、MERSr-CoV、229E和NL63可能源自蝙蝠。基因组特征表明,2019nCoV来自蝙蝠,它是如何感染人类、是否有中间宿主以及宿主类型等诸多问题尚待科学家们的努力研究。
作者介绍:任丽丽
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克里斯托弗·梅里埃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实验室管理处处长。主要从事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研究。入选教育部2012年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资源管理与利用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研究型医院空间微生物与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通讯编委。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在J Virol、Emerg Infect Dis、Am J Resp Crit Care Med和Clin Microbiol Infect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研究成果参与获得2015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和2016年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得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7年)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梅里埃研究院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
附:以下内容转载自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jw.wuhan.gov.cn/)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
2020年1月14日0~24时,我市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无治愈出院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报告。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已治愈出院7例,在治重症6例,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患者均在武汉市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隔离治疗。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763人,已解除医学观察450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313人,密切接触者中,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2020年1月15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问答(2020年1月14日)
1、近期,一名武汉游客在泰国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请介绍有关情况。
2020年1月13日,泰国报道1例来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我市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调查。该患者为我市市民,现在泰国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同时,卫生健康部门对查找到的该患者的全部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目前无异常表现。
2、目前,为尽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
本次疫情发生后,我市迅速在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开展相关病例筛查,截至目前,专家组综合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近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病例监测和搜索工作,一方面继续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另一方面在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3、截至目前,有没有发现人传人的情况?
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目前,正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开展进一步研究。
4、是否发现家庭聚集性病例存在?
目前确诊的41例病例中,发现一起为家庭聚集性,夫妻两人发病,丈夫先发病,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从业人员,妻子否认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
5、什么是密切接触者?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如果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发病,如何进行排查和诊治?
目前,本次疫情所定义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患者共同生活、同室工作学习、同室居住的人员,在诊治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照料人员,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实验室检测人员,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或陪护人员,与患者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判定的其他接触情形。
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在观察期内,一旦发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会及时将密切接触者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等。
6、当前已发现的疫情特点有哪些?疫情发展趋势如何?
在确诊的41例病例中,男性为主,中老年发病人数较多。病例早期以发热和咳嗽症状为主,早期可表现为持续性轻症,年龄较大或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易进展为重症。
现有病原学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大多数病例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相关,少数病例否认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个别病例曾接触过类似病例。目前未发现社区传播。
7、关闭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后,在市场内是否有什么发现?其他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休市后,我市加强对市场环境卫生学的处置,对市场进行了消毒卫生处置,开展垃圾清理、消毒工作。为加强溯源工作,在市场内采集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目前,检测结果发现部分样本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同时,对其他市场也进行了初步调查,尚未发现与感染来源有关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