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第二十期丨解立新:ARDS个体化治疗应提到议事日程,这对重症患者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来源: 呼吸界 2018-01-22

推荐语:

在《有创机械通气进展》报告中,解立新教授指出,2017年是ARDS 50年,在过去的一年里的ATS/SCCM颁布了ARDS机械通气新的指南,欧洲专家撰写了ARDS机械通气建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也与2016年颁布了ARDS机械通气指南,同时针对有创机械通气的作用机制发表了一系列综述/述评性文章。回顾国内外各项指南/建议,针对重症患者实施个体化机械通气进行个体化机械通气已成为现实,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目前对ARDS的发病机制认识还有限,一旦突破,如ARDS亚型分类等,相信这个局面会有根本性改变。


解立新教授指出,有创机械通气进展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下简称ARDS)直接相关,ARDS不是一种单一因素疾病,是众多病因导致的急进性低氧血症和双肺弥漫性性浸润的临床综合征,肺部病理表现为肺泡弥漫性损伤,是异质性很强的临床综合征。

解立新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内最权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



他还介绍了欧洲专家建议,并对各项指南进行了比较。



之后,解立新教授还就有创机械通气种种问题做了详细讲解,包括中重度ARDS患者,与低水平PEEP比较,应用肺复张和PEEP滴定方法增加28天全因病死率,不建议常规应用肺复张和PEEP滴定技术;驱动压的改变,能够很好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预后进行分层:如果驱动压减低,提示患者死亡风险降低;反之,如果驱动压增加,尤其高于15厘米水柱,病人死亡风险增加。

解立新教授还提醒,要认识到一点,就是食道压的监测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监测的压力实际上只是局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反映整个胸腔的变化。另外,它的压力监测变化幅度很大,对局部环境影响非常大,包括腹腔的压力、整个疾病的变化情况。另外,食道压变化的敏感度也很高,因此要注意它对病人的动态监测指标的干扰。但是,虽然食道压有很多不足、还不完美,但目前来说它是现在最符合病人生理特点的监测方法,因此是最受推崇的。

此外,解立新教授还讲解了俯卧位通气的各种问题(这里小编决定留点悬念……)。



解立新教授最后还指出,欧洲专家建议很有意义,一是提出要依据患者的血气、血液动力学、肺可复张性、呼气末跨肺压等指标来调整PEEP,非常重视病理生理的变化;二是强调了食道压测定的重要性。解立新教授强调,PEEP的水平和其他的辅助治疗方法(如俯卧位通气等),对每个患者应该都做到个体化。虽然2017年的各项指南/建议,对每个重症患者实施个体化机械通气打开了一扇窗,但这条路还很远。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对疾病的机制认识还比较浅,如果对疾病的亚型的认识有了突破(例如像认识支气管哮喘一样,对ARDS进行亚型分型进而达到靶向治疗),相信这个局面会有根本性改变。总之,对重症患者进行个体化机械通气应是必然,这对重症患者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小编理解有限,更多精彩内容一起来看视频吧: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End -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