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悉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聚集性肺炎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立刻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审稿流程,在保证数据质优、结果准确、结论严谨的前提下,于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加速发表了来自中国团队的论文(见今日第二条),并配以一篇观点和一篇社论。权威杂志的专职编辑与专家同行评议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新型冠状病毒初步研究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独立性。
鉴于这些文章和数据对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作用,NEJM对所有读者开放这些论文。另一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同期也发表两篇中国团队的相关研究论文,并将其以及3篇评论公开。
在NEJM文章发表前,中国疾控中心团队已将完整基因组提交至全球流感基因数据库GISAID;同时,针对2019-nCoV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集和标准操作程序均已与WHO共享。中国学者在疫情暴发后集体发声和及时数据信息共享,对病毒溯源、人畜共患疾病感染源控制,掌握病毒排毒规律及传播风险,优化患者救治方案,最终实现疾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在瞬息万变的疫情面前,我们更需要权威、准确、公开和透明的数据。在此,我们邀请来自中国呼吸传染病学权威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的张祎博士,分析NEJM和Lancet三篇论文。
2019年12月27日武汉市出现3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送检新一代测序,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造成SARS流行的蝙蝠来源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超过85%。
该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毒株分离培养,转染人气道上皮细胞后观察到细胞病变,胞外可见游离病毒颗粒和胞质膜囊内充满病毒颗粒的包涵体,进一步证实该冠状病毒为第7种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家族成员。
截至2020年1月27日12时15分,中国已确诊2784例2019-nCoV感染患者,其中81例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将密切关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中国的疫情。
NEJM论文解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北京时间1月25日凌晨在线发表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病原学确证的原创性研究 [1]。该研究成果的发表,无疑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持。
武汉2019-nCoV肺炎早期病例与中国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有关,推测野生动物可能为感染的最初来源,但明确的感染源头仍然不明。中国疾控中心等团队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获得病毒株,获得完整基因序列,并绘制2019-nCoV与其他乙型冠状病毒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图。
该团队的一系列努力为病毒溯源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室数据。同时,短期内完成的病毒体外分离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转染等体外试验,为证实该冠状病毒能够感染人类并导致肺炎发生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值得注意的是,与SARS-CoV或MERS-CoV不同,2019-nCoV在原代人气道上皮细胞中的生长比在标准组织培养细胞中的生长更好。我们必须对病毒的这一特性有足够警惕。
NEJM同期发表的观点文章指出,2019-nCoV是过去20年来在人类中出现的第三种冠状病毒 [2]。能够导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曾大规模爆发,在感染者中造成极高病死率(分别为10%、37%),而且目前尚无特异性抗冠状病毒药物或疫苗被证实对人类有效。
NEJM还发表了来自 美国衣阿华大学的Stanley Perlman教授的社论,高度肯定了该研究的意义 [3]。首先,了解基因组序列有助于开发敏感的定量RT-PCR检测技术,实现快速检测。第二,病毒株获取将推动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评估研究在潮湿环境中人畜共患病毒感染的流行,血清学检测试剂也将有助于评估在潮湿市场环境中感染的人群是否比原先认为的更广泛。第三,将促进抗病毒药物、疫苗以及实验动物模型的研发。
Perlman同时指出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完成,包括采用科赫法则确证2019-nCoV是此次肺炎的致病病毒,以及确定该病毒作为人畜共患病的最初来源。鉴于其与蝙蝠冠状病毒的相似性,蝙蝠很可能是病毒的主要宿主。2019-nCoV由蝙蝠直接传播或通过中间宿主传播,对理解和定义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播模式非常重要。减少社会恐慌,有效控制社区和医院感染,需要我们从SARS-CoV和MERS-CoV的传播中汲取经验。采取社区隔离、及时诊断和严格遵守公共卫生中的普遍预防措施,对控制SARS和MERS至关重要,采取类似措施对成功减少2019-nCoV的传播亦将意义重大。
因此,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现时,需要全球公共卫生机构高度警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作出一系列反应,向WHO通报疫情,并在发现病原体后与国际社会分享疫情。这些工作推动了WHO对疫情作出快速反应,WHO在1月10日发布了患者监测、标本采集和治疗指南 [4],并提供有关疫情的最新信息。这些行动推动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来自疫区的旅客进行发热筛查,避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传播。
在NEJM文章发表前,中国疾控中心团队已将完整基因组提交给GASAID网站;同时,针对2019-nCoV基因组的特异性引物集和标准操作程序均已与WHO共享。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团队也于1月23日在bioRxiv预印版平台上发表文章,指出新型肺炎病毒或来源于蝙蝠,与SARS冠状病毒一样,通过ACE2进入细胞 [5]。
LANCET论文解析
1月24日LANCET在线刊发了描述2019-nCoV肺炎主要疾病特征的临床研究 [6]。收集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间在武汉市入院的首批41例确诊感染2019-nCoV病例,分析发现这些患者缺乏上呼吸道症状(例如流涕,打喷嚏,喉咙疼痛)和肠道症状,63%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非ICU患者影像学呈现多发磨玻璃影。在二代三代病例逐渐增多的现况下,对临床特征的总结将协助更多临床医生快速识别并管理患者,减少暴露风险,并能协助建立疾病风险模型,了解疾病未来潜在发展方向,以及各种干预措施可能起到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危重患者中可见细胞因子风暴发生。同时,作者期望近期能开展更多基础研究来阐明2019-nCoV如何影响人类免疫系统。因为本研究病例数有限,作者们呼吁在门诊和社区中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以确认2019-nCoV感染患者的完整疾病谱,以指导优化临床预防和治疗策略。
LANCET还同期刊发了关于2019-nCoV的遗传分析研究。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袁国勇教授团队聚焦于家庭聚集性病例,通过家庭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和微生物学验证,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在医院和家庭环境中出现人际传播(人传人)[7]。
联合起来,共同防疫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和数据共享,证实中国在SARS大流行之后,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上,已建立起有效的检测网络,有能力在数周内识别致病微生物,并向全世界公开病毒基因组及流行病学特征,以帮助控制其传播,在疾病发生的第一时间投身于临床研究以获得疗效评价数据。
中国学者在疫情爆发后集体发声和及时数据信息共享,对病毒溯源、人畜共患疾病感染源控制,了解传播过程中冠状病毒进化,掌握病毒排毒规律及传播风险,优化患者救治方案,最终实现疾病防控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中国2019-nCoV肺炎确诊病例仍在增加,疫情防控形式依然严峻。本文最后也指出各研究团队仍有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亟需在肺组织中用寻找2019-nCoV抗原,证实血清转化的抗病毒IgM和IgG抗体,以及进一步了解2019-nCoV肺炎的流行病学全貌,对疾病的传播方式、繁殖间隔期和临床症状谱进行深入研究,尽快控制疫情蔓延。
我们号召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药物疗效评价和新药研发,世界各国专家学者都应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参考文献
[1] Zhu N, Zhang D, Wang W, et al. 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N Engl J Med 2020; DOI: 10.1056/NEJMoa2001017 (Epub ahead of print).
[2] Vincent JM, Marion K, Neeltje van DA , et al. Novel Coronavirus Emerging in China — key questions for impact assessment. N Engl J Med 2020; DOI: 10.1056/NEJMp2000929 (Epub ahead of print).
[3] Stanley P. Another decade, another coronavirus. N Engl J Med 2020; DOI: 10.1056/ NEJMe2001126 (Epub ahead of print).
[4] Laboratory testing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suspected human cas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laboratory-testing-for-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in-suspected-human-cases. opens in new tab).
[5] Zhou P, Yang XL, Wang XG, 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2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 bioRxiv. January 23, 2020.
[6] Huang CL, Wang YM, Li X,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 2020; DOI: 10.1016/S0140-6736(20)30183-5 (Epub ahead of print).
[7] Chan JF-W, Yuan S, Kok, K-H,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 Lancet 2020; DOI: 10.1016/S0140-6736(20)30154-9 (Epub ahead of print).
版权信息
本文由《NEJM医学前沿》编辑部负责翻译、编写或约稿。对于源自NEJM集团旗下英文产品的翻译和编写文章,内容请以英文原版为准。中译全文以及所含图表等,由马萨诸塞州医学会NEJM集团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nejmqianyan@nejmqianyan.cn。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介绍
张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