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重磅!| 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是如何在协和呼吸科被发现的?
来源: 呼吸界 2017-12-02

推荐语

2017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病理科专家联合在《临床呼吸杂志》上发表关于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的论文。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人常见的机会性肿瘤,也是病情发展到终末期的一个表现,这一病例也是北京协和医院在国内首先通过病理确诊肺卡波西肉瘤。论文第一作者正是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弘,昨天正值世界防治艾滋病日,小编急火火地联系上张弘医生。虽然张弘医生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医生该做的事情,并强调病人的诊治医院的感染科做了更多,但小编还是请张弘医生从呼吸学科医生的角度给大家分享他诊治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的经历,张弘医生从医23年来在门诊及病房陆续收治过多例艾滋病患者,他告诉小编有的病人比较好识别、但也有的病例很难诊断。因此在文章的最后,张弘医生也分享了他的体会。以下是张弘医生今天凌晨五点半完成的稿件。


患者,男,46岁,咽痛5月,主诉咯血4月,加重伴发热、呼吸困难1月余于2011年4月10日入院。

 

入院情况:患者于2010年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疼痛,无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血常规:WBC 2.0×109/L,予抗生素治疗无效,CT发现肺部多发结节状阴影。2011年1月开始出现痰中带血,无胸痛、呼吸困难,就诊外院,血常规:WBC 2.4-1.2×109/L,NEUT 0.8-0.55×109/L,LY 1.0-0.51×109/L;血HIV-Ab(-)。胸部CT:双肺多发病变,感染可能性大,真菌感染?韦格纳肉芽肿及肺泡癌待除外。支气管镜:右上肺叶尖段病变,结核或肺癌不除外。骨穿未见明显异常;肺穿刺活检病理:肺间质见炎症细胞浸润、陈旧出血及纤维化,灶性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考虑真菌感染可能性大,予伏立康唑治疗共18日,复查肺部CT肺部病变加重,停用伏立康唑。转诊另一家医院,查血常规:WBC 1.9×109/L,N% 56%;HIV抗体可疑阳性。考虑HIV感染合并多种感染可能,予氟康唑、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抗结核药物HRZE(2月23日至4月2日)治疗,复查胸部CT病变加重,当地CDC行HIV确证试验阴性。同期患者出现午后发热,38-39度,可自行降至正常,无明显畏寒、盗汗,伴呼吸困难加重。2011年4月初就诊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 1.05×109/L,LY 0.45×109/L,NEUT 0.53×109/L, HGB 108g/L,PLT 112×109/L;肝肾功能:Alb 25g/L,LD 278U/L,余(-);ESR 28mm/h,G试验(-),新型隐球菌抗原(-);感染四项:HIV-Ab(弱阳性,后确证试验阴性),TPPA(+),RPR(-);ANA、抗ENA抗体、ANCA(-),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减少(6/mm3),CD8+T细胞比例升高计数显著减少,CD4+/CD8+比例显著倒置。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史:3年前因皮疹诊断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3日缓解。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和躯干红色斑疹,伴疼痛瘙痒溃疡,多种治疗无效后自行缓解。否认输血史。

入院查体:T:37.5℃ P:104次/分 R:20次/分 BP:115/60mmHg ,SpO2 90%(@RA)双肺呼吸音粗,散在干湿罗音,左侧局限性胸膜摩擦音,余(-)。心腹查体未及明显异常。四肢肌力正常,关节无红肿热痛,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发热、咯血、肺部阴影待查;肺部混合感染可能性大;获得性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不除外;梅毒感染史。

 

病例特点:患者为中年男性,慢性病程,急性加重,以咽痛、咯血4月,发热、呼吸困难1月为主诉,查体:恶液质,低氧血症,肺内细湿罗音,检查发现免疫力低下(粒细胞减少,CD4+T淋巴细胞缺乏),肺内多发磨玻璃影、结节肿块影,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治疗无效。结合病人有梅毒病史,考虑患者有不良性接触史,因此患者存在AIDS的可能性。但患者在当地医院及我院多次检查HIV抗体(确证试验阴性)给我们很大困扰。因此,入院后我们针对性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针对免疫力低下者肺内机会性感染治疗

  • (抗真菌、PCP、普通细菌感染)
  • 明确肺内病变性质
  • ( 肺穿刺活检,既往肺部病理标本会诊)
  • 明确免疫力低下原因
  • (复查HIV抗体,感染科协助诊治)
  • 免疫指标筛查,骨穿   
  • 对症支持治疗



死亡诊断:

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

肺卡博西肉瘤

肺部感染(烟曲霉+细菌感染)

 

体会分享

在我1993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实习以来,就听到协和医院王爱霞老师诊断国内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对此病留下很深刻印象,当然,当时还有些恐惧心理。

1993年在内科实习,病房里有一例艾滋病患者,患者存在多种感染,低氧血症,且罹患严重的脂溢性皮炎,我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了一定认识。

2000年在急诊时,我首诊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患者是中年男性,因发热呼吸困难就诊,体检发现患者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以及浅表淋巴结肿大。胸部CT显示弥漫的磨玻璃样改变,当时就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艾滋病伴发的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随后的HIV抗体检测也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此后,我陆续在门诊及病房收治过多例艾滋病患者,有的病人比较好识别,但也有的病例很难诊断。2007年曾有个病人收住到病房,中年男性,因活动后气短就诊,检查发现患者一般情况很好,但存在显著的低氧血症(血氧分压58mmHg),胸部CT见散在分布极少的磨玻璃样改变。由于患者胸部影像学与其严重低氧血症很不一致,临床中也无其他疾病(如肺栓塞、先心病等)解释低氧血症的原因,就考虑到患者是否存在艾滋病伴发的PCP。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可能有不良性接触史。进行HIV抗体检测就明确了诊断。

 

总之,重视患者的一般情况(消瘦、紫绀、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淋巴结增大),重视患者的胸部影像学(弥漫磨玻璃影),重视患者的低氧血症等,发现患者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致的地方,也积极寻找不一致的原因,有助于早期识别艾滋病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