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毫无疑问的打乱了全国人们的正常生活。武汉一夜间引起世界人民的关注。不管大家如何看待目前中国采取的对抗2019-nCov的策略,但请相信,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中国所作的付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的比中国更好。武汉、中国,拯救了世界。谢谢你,大武汉!谢谢你,中国!
病毒篇
从目前数据来讲,这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天生具备了至全球大流行(pandemic)的素质。面对这样一株新型病原体,人群天生对其无免疫力,也没有疫苗为人群注入免疫力。当所有人都对其易感的时候,就促成了2019-nCov在人群中的迅速传播。
而这株病毒传播方式及致病方式的多样性,更使其如虎添翼。从传播方式上,尽管呼吸道飞沫传播仍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但现有数据显示其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这种方式增加了其传播的隐秘性。在这点上,2019-nCov表现的与其同类SARS冠状病毒相似,而两者都胜于季节性流感病毒 (influenza, Flu)。Flu在人群中只通过飞沫传播。从致病方式上,虽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仍是2019-nCov感染的主要的早期表现,但现有的人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它完全可以从下呼吸道感染开始,这必然增加了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的难度,而且容易引起病人从发病就是重症的可能性。这不仅对病人个体的损害性大,也会增加人群对其恐惧性。一旦发病,它与Flu有相似之处,都可致高烧及重症病毒性肺炎症状。但与Flu相比,人类对2019-nCov还有很多很多未知。
面对有限的资源和全民易感的现况,判断高风险人群及了解2019-nCov感染的自然病程是最紧迫的一步。它决定着我们如何引导民众及时合理就医,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
太多的问题需要数据回答, 比如,暴露后出现低烧或其它不适现象,是否一定要就医?暴露后没有明显症状,又是否需要就医?为什么就医,是为了确诊还是寻求治疗来缓解症状?就医对哪些人群可以阻止脏器的伤害甚至死亡,但对哪些人群没有质的改变?如果需要就医,是越早越好还是需要等到某个阶段或出现某些症状再去?对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决定着我们医疗系统对病人的合理处置,对民众诉求的及时应答,及对医护人员个人安全的保障。
院内感染防护控制(感控)篇
如果说与疾病包括2019-nCov的对抗是一场战争的话,医院是战场上的瞭望哨。它首先观察到敌情,用现有的力量压制敌情,它宣告对2019-nCov的战争何时结束,结束后,它要重整旗鼓,再为下个战役做准备。医院必须在,也就是说医生必须在。所以院内感染预防控制的第一重点及一贯准则是保障医生的健康安全。为此我们强调医护人员必须坚持每天,对每个病人,都要用防止传染病的心态,做好对自己的标准预防。这个原则在2019-nCov大流行的当下,更显得重中之重。
职业使然,医生往往忘记了自己也是普通易感人群中的一员,下意识的把救治病人放在第一位。这种现象不分国界,在医生中普遍存在。但遇到传染病时,尤其是像2019-nCov这样的新型病毒或埃博拉那种烈性传染病,感控人员就有责任帮助临床一线人员强化「救人先护己」的理念。
但这个理念的坚固和实施,是以充足的医用个人防护装置的储备为条件的。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 因此储备充足与否是与合理的计划使用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搭配合理,才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医护人员,稳定人心,提高医疗质量。
感控人员的专业知识决定了他们可以及时进行医护人员暴露风险和感染风险评估,由此估算个人防护装置的需要量,适时调整个人防护装置在不同部门中的分配。虽然2019-nCov在一般人群中由飞沫传播,当医护人员进行经由上呼吸道的操作如气管插管,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大大增加。当资源最有限的情况下,请优先保障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
在医院所有的进口对病人主动筛查以达到早发现,早隔离,也是保证医护人员及时使用相应的个人保护装置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进入病区,不是所有进入病区的人都需要最高级别的个人防护装置。当专业人士、传媒、与管理机构密切合作、相辅相成时,人类完全可以打一场有理有序的抗病毒战。
同时,环境消毒剂的使用也是在感控人员的专业范围之内。在2019-nCov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其它六种冠状病毒。美国环保署(EPA)已经有几种可以杀死冠状病毒的产品报备,它们大多是由一定浓度的酒精或过氧化氢为作用材料的环境表面消毒产品。常擦常消、及时处理垃圾废物、将环境最大清洁化。
公众群体中的感染控制篇
2019-nCov的侵袭,再次提醒我们对大自然母亲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每天可能面对无数的、隐蔽的、未知的微生物。要做到与它们和平共处,人必须从每天的健康习惯做起。其中常洗手是最基本、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切断微生物进入人体的方式。随机配套的防护措施还有避免与生病的人员密切接触、提高自身免疫力、注射疫苗协助提高对某些传染病的抗击能力、及暴露后及时使用预防性用药。
遗憾的是,对抗2019-nCov,目前我们只有勤洗手、隔离病人及提高自身免疫力三者可用。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口罩的使用优先是患病病人。这组人群使用口罩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病毒在环境中的扩散。非患病人群预防性使用口罩的合理契机包括在一个密闭的空间或当与对方的距离会长时间的少于2米。医用性的呼吸器包括医用N95口罩必须经过专业的脸部适合测试,否则无法保证预期的保护效果。
只有合理使用资源,资源才有保证。
何去何从
在冠状病毒家族中,已经出现了两种结局。SARS消失后,没有循环再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因为病毒宿主骆驼的存在,已经变成区域性的传染性疾病,循环再现,但仅限在局部地区。造成最近一次Flu大流行的H1N1pdm09菌株,已经把自己融于季节性Flu的一员,每年秋冬季节造访世界各地,因此也被纳入每年的流感疫苗中,以降低其危害。2019-nCov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介绍
Xiaoyan Song: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约翰霍普金斯流行病学博士; 在美从事院内感染控制20余年。
本文转载自订阅号「SIFIC感染官微」(ID:sific2007)
原链接戳:美国感控专家XY Song博士为中国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