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S演讲综述丨关键词:肺癌、慢阻肺、急性肺栓塞、血栓检测
来源: 呼吸界 2017-09-25


李雯:肺癌和慢阻肺的三生三世-谈炎癌转化


特约记者:罗嫚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7第十八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雯教授剖析了慢阻肺对肺癌发病的影响,对于肺癌的诊断、预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雯教授指出,肺癌和慢阻肺的环境和流行病学存在许多共性。慢阻肺发病的性别差异与肺癌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香烟烟雾暴露就是其中之一。吸烟尤其是未戒烟的患者,在住院患者及人群中,各种肺癌亚型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以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发病率更高。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指数越高,各种肺癌亚型增高(OR值增高)。瑞典一项关于176997名建筑工人的大样本流行病学分析显示,随着慢阻肺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肺癌患病风险也逐步增加。

炎症反应和癌症关系密切,持久的炎症反应发展为癌组织的可能性极大,而联系炎症与癌症的重要中间分子就是NF-KB。炎症反应过程能激活mTOR-NFκB,持久激活NFκB则可能使细胞凋亡时间延长,并且激活其他的周期相关蛋白;NFκB还能通过VEGF调节肿瘤的血管形成,所以炎癌之间是可能互相转化的。

李雯教授指出,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随访应更加积极。吸入糖皮质激素被推荐用于重度慢阻肺的治疗,而研究也发现,其在肺癌的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


刘维佳:急性肺栓塞如何避免漏诊和误诊


特约记者:庞文翼



肺栓塞临床表现广泛且不特异,起病隐匿难以早期发现,尽管目前临床诊治水平得到提升,但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等问题。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7第十八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贵州省人民医院刘维佳教授从亲身接触到的三个病例入手,分享了肺栓塞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病例1:通过介绍一例胸痛并咯血的患者,提示我们在进行鉴别诊断时,不仅需与威胁生命的急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鉴别,还应与一些临床少见病如肺动脉肉瘤(PAS)鉴别,尤其对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D-二聚体正常、CTPA同样表现为血管内充盈缺损,但抗凝治疗无效的患者。PAS在CTPA的表现为附壁浸润生长的连续性肿块影,边缘饱满、隆起,甚至呈分叶状;由于肿瘤内可能出现出血坏死,常可出现不均匀强化;其最终确诊需通过手术或病理活检。

病例2:以一例咳嗽就诊的17岁患者为例,说明了肺栓塞临床表现的不典型导致诊断面临挑战。肺栓塞诊治有三步曲——疑诊、确诊、求因,对于一名咳嗽就诊的17岁患者,我们是否也有根据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疑诊肺栓塞?刘维佳教授指出,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的“肺炎”患者,应警惕肺栓塞。

病例3:是一例38岁肺炎患者,住院诊疗期间并发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住院初D-二聚体阴性,住院期间存在焦虑、长期卧床等危险因素,新发呼吸困难及胸痛,进一步D-二聚体检查阳性及CTPA确诊肺栓塞。

刘维佳教授介绍的病例,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于院内VTE的思考。她总结,不论内科外科,不论年纪性别,需对每一位住院患者评估VTE风险。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和管理,任重道远。


——————————————


门剑龙:临床检验如何指导临床实践——肺栓塞防治中血栓检测的重要性


特约记者:邵翔



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7第十八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剑龙教授就“临床检验如何指导临床实践:肺栓塞防治中血栓检测的重要性”的主题做了演讲,现将演讲精华奉献给读者。

门剑龙教授开篇明确指出,要合理使用实验室检测解决临床问题,可以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解决临床问题,主要包括实验指标的适应症人群、基于试验指标的临床干预措施、使用试验指标的临床对照研究、与试验指标变化相关的临床结局。随后介绍了抗凝药物监测的问题,包括不同情况下不同抗凝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需要监测的特殊情况。

最后,门剑龙教授介绍了以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简称HIT)的诊断策略,介绍了实验室检测用于解决临床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首先,通过验前评分评估HIT临床可能性(4Ts评分),但因为4Ts评分敏感度高,特异性差,对ICU和心外手术患者不适用,资料不完整或不准确,会导致4Ts评分偏高。此时,可以根据患者临床评价可能性进行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诊。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