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众大腕加盟“爱肺计划”,助力基层
来源: 呼吸界 2017-03-28

素有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双最”之称的肺癌,一度让患者饱受折磨。3月26日,由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技术支持的 “全国基层肺癌诊断及治疗能力提升项目”(下称“爱肺计划”)2017年项目启动会在沪召开,希冀通过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力度,推开肺癌防治体系之门。


“爱肺计划”启动环节


爱肺控烟,意识先行


王辰院长发言


“爱肺计划”关涉事项诸多,如何起步?“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存在的核心问题和解决方法都是意识。”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的观点鲜明,指出:爱肺控烟,意识先行。


王辰院长认为,肺癌的首要致病因素是患者对吸烟危害健康意识的蒙昧。国内烟民约有3.16亿,有戒烟意识的人只占三分之一,可谓全民意识缺乏。他列举国外研究事实,证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不容置疑。“而解决意识蒙昧的方法,必须从基层进行引导,推广科普教育,巩固医生和患者的控烟意识。”


而在肺癌病因防治——推广控烟意识后,肺癌防治工作的既定方针也必须依靠多学科合作,且体系和能力都要提高。不能只用专科的思路来进行肺癌的治疗,需要呼吸科、肿瘤科、胸外科、放疗科的多学科合作。在肺癌防治中呼吸科一定要有作为,基层要有贡献,提升诊疗规范,承担呼吸科医生应有的责任。


陈良安所长发言


从肺癌的治疗现状来看,虽新药研发发展迅速,但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原因何在?解放军总医院全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陈良安介绍,在我国的患病人群中,肺癌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肺癌2期的5年生存率为4.2%,而肺癌1期的生存率则为92%,早期确诊必有作为。”陈良安提出“早诊早治”四字方针,直指问题实质。


例如,在早期诊断中,临床上常见的肺小结节和肺癌的关系并不成正比。也因此,呼吸科的肺癌筛查现状面临两大问题:如何确定高危人群?如何对筛查发现的结节进行评估?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韩宝惠副院长提出,不要谈到小结节就认为是癌症,也不要忘记随诊。发现小结节还要会诊,多学科讨论;对小结节的处理,是否进行手术,对其良恶性应进行鉴别诊断。上海地区已作出示范:不仅制定筛查指标,还对高危人群进行两轮筛查。结果发现,四分之一的人有小结节,而早期肺癌检出率为100%,确诊肺癌率为0.4%。因此,肺小结节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可能是新常态,而基层医院对肺小结节和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


数据表明,目前肺癌死亡率在我国农村比例为38/10万,而城市则为49/10万。对此,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叶全富所长表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解决问题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爱肺计划”便是通过各家基地的示范带动,达到“规范、合作、影响、普及”的目的。


精准医疗巧搭“生命之桥”


韩宝惠副院长发言


“精准医疗的时代就是要找基因和靶点,或比基线更重要。而如今的靶向治疗,已从靶点精准到耐药精准,比如,针对第一代EGFR TKI耐药T790M突变的药物AZD9291在中国已获批,数据显示能将晚期耐药肺癌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再延长10个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副院长韩宝惠表示。


高蓓莉主任发言


具体到临床治疗路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任高蓓莉的观点是,首先,治疗前的基因检测已成为精准医疗的必备手段;其次,肺癌临床治疗策略的改变,使肺癌的治疗从“化疗+靶向治疗”的时代进入到“靶向治疗+化疗”的精准时代。“明确靶点是肺癌精准医学的基础,靶点的精确选择,可以带来明显的患者生存获益。”


政策支持为“爱肺计划”护航


活动现场,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主任朱微微介绍,基层防治现状并不理想,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三个方面问题最为突出,即小城市、农村肺癌筛查诊断治疗能力低,患者向大城市大医院外流,以及卫生费用不合理增长。


朱微微副主任发言


鉴于此,“爱肺计划”聚焦提升全国基层肺癌诊断和治疗能力意义深远。朱微微介绍说,“爱肺计划”2017年的工作重点主要从“三个支持”入手:一是支持上下级医院间的转诊联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肺癌的医疗服务能力,并方便肺癌患者在上下级医院间的转诊联动。


二是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肺癌防控工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肺癌临床专科建设,提升从小结节鉴别诊断、早期肺癌筛查到晚期肺癌诊治的疾病全程管理能力。


三是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培养。依托示范基地,以肺癌为重点,培训基层医院临床骨干医师,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改善肺癌的防治状况,势必将改变中国癌症患者的整体发病和死亡情况,而提高专科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性和覆盖率则成为首要考量。放眼未来,“爱肺计划”任重而道远。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