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将系列之三】赢得探花 带你领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大特色
来源: 呼吸界 2016-11-19

五虎上将系列3


由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邀请全国37个临床专科的3969名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2015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和《2015年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11月13日在上海发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保持往年纪录,在呼吸专科排行中名列第三。本期我们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朱蕾教授介绍团队情况。


我们的团队全家福


老字号上世纪30年代发展而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是由我国著名肺病学家、防痨事业奠基人之一吴绍青教授于上世纪30年代创立的肺科发展而来,目前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建设项目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是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挂靠单位,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课题、国家卫计委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科技部慢病重点专项、985和973子课题等项目,取得系列科技成果。


传统强项、创新技术兼顾全面发展


在国内最早开展临床肺功能检查和呼吸危重症的诊治,如无创通气、机械通气相关新技术开发、呼吸系统引流、肺功能测定的标准化及推广等。肺部感染诊治是学科的另一特色,尤其是免疫抑制宿主感染的诊治和肺部感染的综合诊治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最早成立肺癌综合诊治中心,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多学科综合诊治极具特色,是国家卫计委内镜培训基地,近年开展了呼吸介入等新技术。慢性气道疾病与呼吸危重症的救治相辅相成,慢阻肺患者稳定期康复锻炼,急性期机械通气治疗均具特色,并牵头起草了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诊治的国内专家共识。在肺血管病、肺间质病、睡眠呼吸紊乱及疑难病、少见病诊治等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


逐步形成四大重点和特色


我们以“接轨国际,面向世界,服务病人,造福社会”为理念和宗旨,近年来在已有优势基础上,密切结合疾病谱变化及我国呼吸科临床需求,形成了以下四大重点和特色。


一、呼吸危重症:呼吸衰竭诊治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并建立国内第一个呼吸监护室,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机械通气和临床肺功能专著,目前该方面的系列专著在全国仍具有引领作用。承担大量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有现代化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开展了体外膜氧合(ECMO)、血液净化等技术。在无创正压通气、保护性机械通气、心肺功能监测、肺泡液体转运与肺水肿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新型通气面罩的开发和救治技术的提高扩大了无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二、慢性气道疾病:肺功能室与呼吸监护室同步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创立了一系列“中山标准”,为气道疾病的诊治、随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立了慢阻肺、哮喘、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门诊,设置了呼吸治疗室,开展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测定、气道激发试验、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等技术,大力普及慢阻肺、哮喘的规范化和个体化诊治。率先在世界上提出“基于手机的云加端物联网医学”,并研发出无线传感肺功能等最新产品,获得国际医学界的高度评价。


三、肺部肿瘤和介入:在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肺癌的综合治疗、气管镜和胸腔镜介入诊疗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2002年建立了国内首家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2007年建立肺癌靶向治疗门诊,2014年成为国家卫计委气管镜四级(最高级)技术临床培训基地。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基于纳米技术的肺癌早期检测研究”、“介入性肺脏病学技术诊疗规范、标准及评价研究”和985项目“肺癌复发转移的机制和防治研究”。近年来不断发展多种介入诊疗新技术,如磁导航及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支气管镜下气管内支架植入、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APC)、经纤支镜活瓣肺减容术、气管镜热成型术等。物联网肺结节防控网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四、肺部感染: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免疫抑制宿主肺部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较大规模的微生物实验室。承担大量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器官移植和其他免疫抑制患者感染的诊治、细菌耐药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


今年10月,除门诊外,其余部门全部搬迁至全新的呼吸科大楼,硬件及软件条件显著改善,相信学科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朱蕾教授)


本文为《呼吸界》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且标明作者与来源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