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仿佛还能看到他伏案疾书的身影”——这本重磅发布的指南背后,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来源: 浙江大学医学院 03-15


近日,一部凝聚着无数心血的医学指南——《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重磅发布,为我国哮喘防治事业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新版哮喘指南由沈华浩教授、张旻教授、黄克武教授牵头,携手赖克方、刘辉国、包婺平、应颂敏、陈如冲、甄国华、苏楠、邱忠民、常春、赵丽敏、张清玲、黄华琼、华雯等哮喘治疗领域的老中青专家,邀请钟南山院士、黄绍光教授、陈萍教授 、殷凯生教授、周新教授、林江涛教授、王长征教授 7 位前辈咨询专家,历时近2年共同修撰,经5次专家会议,最终于2025年3月发表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48 卷 03期。


2024版指南与2020版指南新增/更新内容的要点对比(诊断部分)注:标红:新增内容;标黄:更新/调整/细化;标蓝:去除/删除。


本次修订补充了哮喘诊断路径,更新了临床分期、分级,对哮喘的评估、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理、重度哮喘、不典型哮喘、哮喘管理原则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并整理出34条推荐意见。指南的更新为提高我国医务人员对哮喘规范化诊治的认知和水平,提供最新的指导性文件。


然而,在这份喜悦与期待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沉重的现实:这部指南的牵头编写者之一,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沈华浩教授,已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第一排正中为沈华浩教授


沈华浩教授曾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是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学术带头人之一,近40年来一直致力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早年,沈华浩教授曾作为clinical fellow、researcher先后前往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和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在工作期间,他发表了数篇高质量的论文,首次揭示了嗜酸粒细胞和哮喘之间的因果关系,破解了140年来的国际难题,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



回国后,他致力于推动国内哮喘研究的发展,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2013年,沈华浩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命名一种哮喘新表型——胸闷变异性哮喘,这一发现不仅为无数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明确了病因,更让中国在哮喘研究领域走到了世界前列,成为国际医学界的一个“中国标准”及中国呼吸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2016年9月底,沈华浩教授不幸确诊前列腺肿瘤,但他并没有停下他所热爱的工作。


住院接受治疗时,沈华浩教授将病床上的小餐桌变为办公室,坚持整理资料、线上会诊、指导学生、推进全球哮喘管理等。2023年3月19日,沈华浩教授组织召开了2024版哮喘指南更新启动会,确定了哮喘指南的框架,沈华浩教授说:我们中国哮喘指南要强调中国特色,中国哮喘指南要强调中国数据,中国哮喘指南要强调中国更实用更适宜的哮喘诊疗方案,包括药物可及性


对于指南修订,沈华浩教授非常重视指南的方法学和循证,他带领团队检索了2013年1月1日——2024年5月31日期间发表的哮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持续关注着哮喘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并在2023年4月28日杭州召开的哮喘指南第一次编写专家组会议上邀请呼吸疾病流行病学专家江梅教授给大家进行方法学培训文献检索和证据提取评价。


同时沈华浩教授建议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委员中征集哮喘临床热点问题,随后在2023年6月16日大连召开的哮喘指南第二次编写专家组会议中,对学组专家提出的和哮喘诊治相关的所有问题进行讨论和遴选,71个临床问题最后共筛选出34个临床问题,并进行重要性调研评分。


生病这几年,沈华浩教授仍坚守在岗位上,他不止一次地提及,他所从事的事业正是他从内心热爱的,“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做的事全都是我想做的。”


在编写 2024 版哮喘指南的后期,沈华浩教授的身体状况已不容乐观,在病床上他 行动不便,但还是强忍疼痛,在护具支持下继续为新版指南殚精竭虑 。 即使身体极度虚弱,他也坚持通过视频会议,与指南编写团队的成员们一次又一次地讨论每一个细节。


为了一个字,他反复斟酌; 为了一个定义,他多次召集编写专家组开会讨论,查阅文献,考虑国情最后确定。



他说: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标准一定记得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增加大于等于12%,且绝对值增加大于等于200 ml,不能少了这个“等于号”;

轻度哮喘不代表不需要治疗,不典型哮喘不能漏诊误诊,强调依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哮喘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也要注意安全性,要准确设定适合进行支气管激发实验的患者人群;

……


沈华浩教授逝世前几天,依然牵挂着哮喘指南的进度,关心着重度哮喘规范化建设、PCCM哮喘专病项目、世界哮喘日患教活动,他在病床上和哮喘学组副组长们认真安排下一步的哮喘工作计划。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沈华浩教授对医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严谨治学的态度、对患者的仁爱之心,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这份凝聚着他心血的2024版哮喘指南,终于成稿发布,是对沈华浩教授最好的纪念。字里行间,我们仿佛还能看到他伏案疾书的身影,听到他谆谆教诲的声音。我们向所有像沈华浩教授那样为推动人类健康事业进步奉献一生的医者致敬,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工作者,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医学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更多链接

沈华浩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劳动模范。作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长,沈华浩教授组织牵头撰写多部重要指南、共识的修订,包括《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2016年版)》《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2023年更新)- 中文版》《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等,出版《哮喘手册》《哮喘沈华浩2016观点》等哮喘相关书籍,毕生致力于推动我国哮喘诊疗事业的进步。


本文内容来源自公众号“浙江大学医学院”,作者:华雯教授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媒体报道


本文完

责编:Jerry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