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原创性临床新技术精彩亮相,一场技术创新与学术分享的饕餮盛宴——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最新日程
来源: 医师报 07-17


八大临床新技术速览

  • 技术一:慢性肺真菌感染治疗的破冰之举——下呼吸道个体化局部治疗新技术
  • 技术二:噬菌体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新选择
  • 技术三:微生物快速现场评价技术
  • 技术四:智能可穿戴设备
  • 技术五:经气道内超声引导中央型肺癌粒子植入术
  • 技术六:智慧ICU,未来已来
  • 技术七:支气管动脉长程灌注化疗治疗肺恶性肿瘤
  • 技术八:微创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新技术


新技术、原创、一招鲜、疑难病例……在7月27日即将召开的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上,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将为全国呼吸界同仁献上一场技术创新与学术分享的饕餮盛宴。八大临床原创新技术将闪亮登场,这些临床新技术都是对目前呼吸临床疑难问题的挑战和思考,会议还将分享原创性临床新技术诊治病例。


近年来,面对呼吸病学临床疑难问题的诸多挑战,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迎难而上,原创性新技术成果层出不穷,覆盖多个呼吸病学亚专科,努力贴近医生临床实践。大家求实创新,坚持不懈,涌现出一系列新技术成果,并在临床初步验证取得了良好的诊治效果。


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呼吸界》直播间


技术一:慢性肺真菌感染治疗的破冰之举——下呼吸道个体化局部治疗新技术


慢性肺曲霉菌感染是一个全球范围的临床难题。其发病隐匿,短期内致死率能达到20%~33%,未经干预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我国是结核发病的第二大国,结核病患者合并慢性肺曲霉菌病发病率高,在 6%~18%之间,导致病情迁延,进一步恶化,死亡率升高。肺部曲霉菌感染后引起患者咳嗽、咯痰、咯血、甚至发热、呼吸困难——口服或者静脉药物治疗则效果差、疗程长、副作用多;外科手术或带来较大创伤,很多患者不能耐受。


在解立新主任引领和指导下,郭英华主任医师的呼吸感染团队和李强副主任医师的介入团队强强联合,开展了下呼吸道局部靶向性给药的新技术,为慢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下呼吸道局部给药技术采用经支气管镜给药、经皮经胸腔穿刺针或导管给药、经支气管动脉给药等方式,靶向性地将抗真菌药注入病灶部位。综合运用这些技术路径,有利于提升肺部靶病灶部位的药物浓度,并减少全身的副作用。除了给药方法的创新以外,团队还创新性地将药物结合的纳米栓塞微球用于慢性肺真菌病合并咯血患者,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这一治疗方案属国内外首创,目前已获批解放军总医院新技术项目,并获得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的支持。自临床应用以来取得较好效果,多名患者经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或症状明显改善。


技术二:噬菌体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新选择


噬菌体作为细菌的天敌,在全耐药、泛耐药菌感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能否替代抗生素,成为破解耐药菌感染的利器?噬菌体如何通过5个经典步骤杀灭宿主菌?面对噬菌体的侵染,细菌通过哪些机制抵制噬菌体入侵?噬菌体治疗有哪些优势与不足?如何破解噬菌体治疗的局限性?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开展了噬菌体-下呼吸道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新技术,在本次授课中将与您分享噬菌体研究及临床应用最新进展。



技术三:微生物快速现场评价技术


通过快速获取下呼吸道标本及显微镜下细胞和微生物的识别,半小时内能够明确下呼吸道标本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存在感染以及初步判断感染病原体。研究证明M-ROSE临床应用可提高现有肺部疾病诊断效率,显著降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学部牵头建立了M-ROSE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为国内外首次针对肺泡灌洗液自动制片、染色、扫描和智能识别的一体化处理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四:智能可穿戴设备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系统疾病中居于前列。在现有的医疗体系下,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慢性呼吸疾病在早期阶段往往难以识别,导致干预时机的延误。然而,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数字医疗背景下的呼吸系统疾病早期识别已成为现实。


利用可穿戴传感器和大数据算法模型,持续且可重复的监测能够帮助个体识别异常体征,如心率、心律、血氧、体温和呼吸频率等,从而筛查出急性呼吸道感染、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常见呼吸道疾病,并进行早期干预。


技术五:经气道内超声引导中央型肺癌粒子植入术


该项技术是通过气道内超声引导,对中央型肺癌(包括转移癌及转移性淋巴结)进行粒子植入治疗。主要用于经过系统治疗后局部缩瘤欠佳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受传统手术与放化疗的患者,是一种可以配合全身治疗的局部姑息性气道介入治疗方式,具有局部缩瘤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特点。



技术六:智慧ICU,未来已来


ICU工作负荷重、诊疗难度大、人文环境差,利用先进技术打造智慧化ICU势在必行。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自主研发智慧化ICU大数据平台,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满足感。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多源数据,构建急危重症患者一体化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分析患者数据,支持临床决策;通过智慧化设计、布局,构建六大功能模块,实现ICU患者数据采集、病情评估、个体化治疗、转归全流程管理。


在技术和人性关怀的双重支持下,坚信未来的ICU将会更加高效、智慧和温暖。


技术七:支气管动脉长程灌注化疗治疗肺恶性肿瘤


不能切除的肺癌,经过新辅助化疗 ,有一部分可以转化为可以切除的肿瘤。通过长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以使更多的肺癌转化为可以切除的肿瘤,从而获得根除机会。 



技术八:微创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新技术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胸外科团队,探索了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通过临床病例的积累,分析了病例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以及围手术期结局,并定期随访。证实同期双侧胸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双肺多发肺结节是安全、可行的。



会议日程



专家介绍



郭英华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危重症医学部呼吸感染科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牵头开展结构性肺病亚专业,开展了慢性肺真菌病下呼吸道局部抗感染治疗新技术。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军队十三五等多项课题。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生物感染与转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会委员。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岗位津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本文内容来源自医师报“呼吸频道”,原链接:八大新技术抢先看!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学部原创临床新技术版块等你来|第十九届301呼吸疾病学术会议精彩预告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