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科学管理”:从认知到行动——我国首届华夏肺炎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来源: 京港感染论坛 05-27


2024年5月25日上午,我国首届华夏肺炎大会(CAPC 2024)暨肺炎专病种照护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日友好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联合主办。大会以“肺炎科学管理——从认知到行动”为主题,立足肺炎规范诊疗,重点聚焦肺炎诊断和治疗新技术、新进展、新药物、新方法,并正式启动肺炎单病种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发布《肺炎的基础与实践》一书,旨在提高我国肺炎的防诊治能力。大会由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大会主席曹彬教授主持,韩德民院士代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致辞。王福生院士、夏宁邵院士、卞修武院士、刘又宁教授、瞿介明教授及全国各界同道1000余人线下出席了本次盛会。会议共设12大版块,85场报告,线上观看人数超23万人次。


大会合影


开幕式


会议的开幕式由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教授主持并致辞。


曹彬教授主持并致辞


中国医促会会长韩德民院士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中对首届华夏肺炎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希望大会能够为全球肺炎防控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惠及人民健康。


韩德民院士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介绍肺炎专病种照护能力提升项目概况并正式启动项目。


瞿介明教授介绍肺炎专病能力提升项目


特邀报告 


开幕式后本次大会特邀学术报告正式拉开帷幕,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辉教授和安友仲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担任主持。



PART 0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在主旨报告中总结了干细胞治疗在新冠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进展,并强调了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展示了细胞治疗在医学发展中的前景。此外,报告还探讨了长新冠概念及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


PART 02



厦门大学夏宁邵院士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了非系统性感染类呼吸道病毒疫苗研发的难点,提出两大研发策略:构建广谱免疫原和诱导呼吸道局部广谱免疫应答;并介绍了免疫原设计技术,以及基于广谱免疫原的双价疫苗、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等案例。


PART 03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卞修武院士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肺炎病理学类型和基本病理学改变,卞院士回顾了新冠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强调新冠对肺脏及全身多系统受累特征,也是全球最早报道肺外病理改变的团队,在疫情早期指导临床诊疗发挥重要作用。他还以此展望了病理学未来研究方向。


PART 04



圣路易斯退伍军人医疗保健系统的Ziyad Al-Aly教授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长新冠的概念及对心脏、神经、消化系统等器官的影响,还讨论了长新冠的预防与治疗问题,并提醒长新冠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


PART 05



苏格兰邓迪大学的James D. Chalmers教授通过线上报告的形式,介绍解读《欧洲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对当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治疗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的全面概述,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实践建议。


PART 06



大会主席、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教授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了中国在肺炎领域20年来的进步与挑战,包括肺炎的疾病负担、病原学流行状况、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策略等方面,并强调未来研究要侧重在新型抗感染药物开发、病原快速诊断技术、长新冠的预测和干预策略等方面。过去20年,曹教授一直深耕肺炎领域,带领CAP-China研究团队一直努力推动肺炎临床规范诊疗与研究创新,发表数项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肺炎领域的多项空白,极大的提升了我国肺炎诊治能力。


大会总览


本次大会设置了肺炎的基础与实践、肺炎研究青年之声、优秀论文发言、特邀报告、如何识别肺炎、学者论坛、特殊肺炎防治、前沿新技术与医工结合、肺炎临床实践进展、优秀案例展演等12个版块。在24-26日的两天会议中,专家们就肺炎的临床救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还推广了肺炎防治的正确理念和技术,有助于提高我国肺炎“促防诊控治康”水平,还为公众提供了有关呼吸系统感染的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


识别上方二维码

进入《呼吸界》直播间


供稿:余中光、王一民(中日友好医院);审核:王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排版:冯文丽(中日友好医院)


本文完

责编:Jerry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