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东方呼吸论坛的睡眠分论坛于4月29日举办,会上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学组组长陈宝元教授题为“家庭无创通气治疗在拓展中前行”的报告,综合国内外无创通气治疗发展历程,着眼于我国应用现状,从适应证的扩展、远期效益及规范化应用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睡眠呼吸疾病是一组睡眠中呼吸异常的疾病,伴或不伴清醒期呼吸功能异常。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相关低通气疾病、睡眠相关低氧疾病等。包括CPAP在内的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多种睡眠呼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血管和代谢相关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已经为众多的临床研究所证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无创通气技术和模式的不断进步,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宽,治疗有效性和舒适度不断提高。家庭无创气道正压通气常用的工作模式,主要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自动PAP(Auto-PAP)、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适应性伺服式通气(ASV)、平均容量保证压力支持(AVAPS)等,临床实践中,需针对不同疾病正确选择治疗模式,强调进行相应的压力滴定至关重要。
陈宝元教授提到,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学组历经两年年时间完成的关于家庭无创通气治疗应用的专家共识及相关技术指南即将在今年8月份正式公布,是家庭无创通气治疗规范化实施的指导性的文件,要求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严格规范应用流程,即在明确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断、疾病分型和严重程度基础上,进行无创通气的压力滴定治疗,压力滴定后需要出具的治疗处方,应包括呼吸机类型、通气模式、是否给氧和给氧浓度等指标。
患者根据治疗处方进行家庭无创通气治疗后,需要进行长期疗效随访。特别是及时解决治疗中存在问题,着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是保证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最后,陈教授鼓励广大临床工作者在无创通气应用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李宁 李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