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林教授:「没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不了解病情变化的医生」……钮善福老师这句话给我留下最深印象丨跟着大咖出门诊(9)
来源: 呼吸界 2019-05-06


推荐语

每一个从医的人都希望自己成为医学大家。在从一个菜鸟医生到业界专家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有一个重要的学习经历,那就是跟着老师出门诊或查房。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老师传授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学生也会汲取不同的营养。《呼吸界》已推出「跟着大咖……」系列报道,和您分享数位医生与恩师一起出门诊、一起查房的故事和感悟,特别是对他们职业生涯的深刻影响。也许这里的某一个故事、案例或情节会深深的触动你,并且让你对职业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


钮善福教授是我1994年读七年制的时候的导师,导师组成员是白春学教授。我刚入学时,钮教授在北京参与医疗保障工作,回来后主要是在RICU工作,包括查房,疑难疾病讨论, 1998年,我又读了他的博士。2011年,我回到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时,钮教授还在门诊以及参加全科的疑难疾病讨论。钮教授是我的学业导师,也是我医疗生涯中指导着临床实践的引路人。


无论是器官插管还是无创面罩通气,他每次都守候在病人床旁,直到生命体征稳定才离去


呼吸界同道们亲切地称钮老师为「钮伯伯」,特点是说话中气十足,在专业和学术问题上就事论事,非常敬业。他平易近人、学识渊博、身体力行,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令人钦佩。


在危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上,他有独特的经验,从细微处看个体差异。通过简单的颈部听诊,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气道阻塞的类型、患者呼吸肌的收缩力等。


无论是器官插管还是无创面罩通气,他每次都守候在病人床旁,连接面罩或经口(鼻)气管插管,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仔细调整呼吸机参数,并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随访血气分析和呼吸运动的变化,直到生命体征稳定才离去,第二天很早就会来询问患者的机械通气的状况。他的一句话「没有不配合的病人,只有未能了解病情变化的医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他认为机械通气能否成功,取决于医者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跟患者的沟通以及审时度势的判断力和措施的执行情况这些诊治危重病人的经验来源于他师从吴绍青教授,孙忠亮教授,萨藤三教授和李华德教授,来源于他们对待病人精细入微并果断决策的临床思维。


他勤于动手操作,包括80年代开始的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都亲力亲为,新面罩都要自己试用过,有了自己的体会然后给患者使用,以己之心体谅患者之心。他常说「我们不要等病情变化再去处理,要有预判和预防的观念,要做事半功倍的事情,而不是事倍功半」。


另外,钮教授在2003年SARS期间敢于冒风险抢救病人,「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体现了他的人生信条。他也先后救治了多例肺动脉栓塞误诊患者,救治了反复多次发生呼吸衰竭的美籍华人,SARS期间上海收治的8例患者均获得好转,以及挽救了多例氯气,硫化氢,氨气,有机氟,乙甲胺气体中毒的患者等等……


他不仅对待患者视如亲人,做事也爱憎分明,以大局为重,考虑科室,医院和学会的发展,也非常关心学生和下属的发展及生活上是否有困难,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


从捏皮球到历经8年成功研制钮式面罩,他改变了国人无合适面罩的历史


他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捏皮球到历经8年研制成功密闭性和依从性好的钮式面罩,他改变了国人无合适面罩的历史、减少了死腔通气和提供了胃管插管通路。他是我国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先驱者和推动者,为呼吸衰竭的救治开创了新的局面。他所领导的团队在对把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病死率从原先的65%降低到9.1%,极大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前几年,我院心内科病房有一位免疫抑制宿主合并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的患者,患者家属找了钮教授会诊,晚上6点一直待到10点,他直到调配机器患者用上了高流量吸氧装置且血气分析提示氧合改善,分析了可能的致病原因考虑PCP的感染,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后才离开。


很多慢阻肺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初次使用面罩时人机配合不好,通过耐心的沟通、潮气量由小到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在面罩内使用雾化吸入剂等,先佩戴再开机,观察患者吸气的努力程度,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的过度充气,逐步调整吸气和呼气压力……绝大多数患者都顺利地应用了无创通气,也避免了气管插管。医嘱易开,执行是关键,有时医护的早期努力会减轻患者后期的痛苦,提前预判可能的并发症,这对于患者整个疾病诊治的全局把控都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措施实施。


把控疾病诊治全局、对新技术保持极大的兴趣


钮善福教授年已过八旬,仍然时刻关注学科的发展,并对新技术仍然保持着极大的兴趣,例如近几年的新型呼吸机研制、经皮氧和CO2检测、荧光血气分析仪研制、高流量吸氧治疗缺氧性呼吸衰竭、氢医学的临床应用以及慢阻肺物联网管理等……他从实践到理论,从经验到发明,从培训到推广,在呼吸衰竭的救治中提出了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改变了慢阻肺呼吸衰竭高病死率的诊治局面。他不忘初心,一心为了病人,仔细观察,大胆求证,果断决策的救治理念不仅提高了诊治技术,也带动了学科的发展。他培养了大批的呼吸衰竭救治人才,他发明的钮式面罩也极大改善了危重患者的命运。


我是他的最后一个学生,他也经常跟我说起从医者的初心、如何观察和处理危重患者的细节以及如何处理难治性咳嗽,他把从医50余年的经验浓缩成诊治疾病的关键思路,倾其所有地传递给我们以及下一代的青年医生。我感谢钮善福教授作为导师对我的孜孜不倦的教育和栽培,呼吸科也因为有他这样的老专家而感到自豪


  

钮善福教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原委员,肺功能呼吸监护学组副组长,全国麻醉与呼吸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原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呼吸衰竭救治和无创机械通气的开拓者。他先后参与肺量计和血气分析仪研制,无创通气钮式面罩的发明人,是上海SARS救治等重大呼吸公共卫生事件参与危重患者救治的主要领导者,2003年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他也是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的课题承担者。他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专著5部,先后培养了13名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这些学生目前已经成为了学科领域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钮善福教授获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终身成就奖。



作者介绍



宋元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教委特聘教授,东方学者,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呼吸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呼吸病学会感染学组组长。Respirology副主编等。

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