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教授:「你干了一件又一件被认为是傻子的事,最后你的成就会远远超过那些『聪明人』」
来源: 呼吸界 2019-11-26

前一阵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中国机长》。上个周末开组会,我问我的研究生们是否看过,很多同学说没看过。我说回去一定要看一下,因为这个电影很感人,尤其是机长最后说的三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第一,尊重生命;第二,尊重责任;第三,是尊重规则。」我想,我们医生的工作性质和机长的工作有些类似,这三句话同样能够适用于临床医生和临床工作,虽然现在大家听到一些社会上对医生不信任的言论,还有一些不良事件的报道,但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医学生的高考分数线,仍旧是各类大学当中最高的,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教授前一阵告诉我,清华大学医学院在清华大学所有学系当中排前五位,这很说明问题。在座的同学有的可能毕业了,有的还没毕业,但是我想说祝贺你们,你们考上医学院本身代表你们不是普通人,因为你们是医学生,你们学习成绩好,将来你们是要成为医生的这样一批栋梁之才。

 

我们学的这些知识点都是规矩,有的「规矩」是病人拿生命换来的

 

刚才也说了,医生是非常独特的职业,是一个「要和生死打交道」的职业,对于要从事这个职业的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我特别特别想说的就是,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最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一条,就是规则、规矩。因为医学院从解剖学一直到大内科、大外科,我们学的这些知识点都是规矩,有的「规矩」甚至是病人拿生命换来的。


我参加工作当医生,从实习大夫开始至今已经快30年的时间了,我越来越体会到,一家医院、一个科室、一个大夫水平的高低,就看他能否去贯彻规则。我这么说,可能有的大夫还不是特别能理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个朋友的女儿结婚后发现淋巴结肿大,做了活检后确诊霍杰金淋巴瘤。这个孩子的爸爸问我去哪里看病。我思考后建议他去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孩子爸爸也遵从我的建议去这家医院看病。现在女孩已经痊愈,几天前女孩爸爸高兴地告诉我,女孩生了健康的宝宝。我了解这家医院这个科室的大夫,因为这个科室的大夫「规矩」。本来,霍杰金淋巴瘤化疗方案很成熟,到哪家医院都一样。但是,我知道:不同的医院的医生在贯彻规矩方面是不一样的,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会过度使用化疗药物,有时,「药物给病人造成的伤害比病本身都要大」。这就是规矩。


前一阵,有一个女孩宫外孕,用甲氨蝶呤终止妊娠,出现了骨髓抑制,病人高烧。国家对孕产妇非常重视,要求医院确保救治成功。为此医务部、科室主任、医生的压力巨大。这虽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患者,医生非常有压力,但是在压力面前也不能失去规矩。我在会诊的时候发现病人使用的抗菌药物非常高级,检查也有一些过度,按照规矩来说并没有必要。抗菌药物降阶梯,孕妇反而很快退烧、好转了。


我们作为医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在做大夫开始实习和见习的时候一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面临这个病人时、面临这个临床状况时,规矩是什么?按照规矩来用药和进行诊断、按照所学的规矩进行行医,绝对不过度诊断和治疗。这事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对一个大夫有非常高的要求。大夫去践行规矩,是这个大夫有自信的表现,没有自信才给病人做过度的干预、诊断和治疗。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大家将来无论是留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也好,还是去其他医院进一步学习深造或者工作,大家还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要遵从好的文化。我们从小接受教育的时候,我们的师长、父母教育我们,一定要善良,说真话。现在大家还非常年轻,要把师长们教给我们这些好的习惯带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但是要保持这些不容易,将来你们参加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寻找这种团队、这种集体,看团队是不是能够保持非常简单、纯真的文化。


几千年前,中国有个思想家叫荀子,说过一句话非常简单但类似的话:「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某个同志为集体做出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肯定和表扬,这是「是是」;那么「非非」是什么意思?某个同事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有损集体的事情,受到批评教育,这是「非非」。反过来讲,如果将来大家碰到这么一件事,出现了一些「非是」的行为,就是本来要为集体做好事、为集体添彩,但不小心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受到责难,就是「非是」。如果有人做了违反规矩的事情、损害患者的事情,不但没有人站出来大声说「不」,反而还受到表扬,这就是「是非」的意思。


如果你将来的工作环境中经常中碰到一些「非是」和「是非」的情况,大家一定要小心,这有可能改变你从小接受的那些好的、美的教育,甚至使你的世界观和你的心灵扭曲。

 

你干了一件又一件被大家认为是傻子的事情,最后你的成就一定远远超过那些「聪明人」

 

希望我们的同事为集体多做一些担当、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大夫可以分成两大类,我们经常在病房里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病人家属进来了,问:「大夫,某床病人有点不舒服」,一类大夫说:「这个病人不归我管,和我没关系」,然后扭头就走;另一类大夫说:「哪里不舒服,我过去看看」,虽然这个病人其实并不是他主管的。这么简单的一点小事,会使这两种大夫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差别。那些主动去承担的,一次两次三次,他的工作在大家的心目中就会受到认可,这样的人也会被领导、被他的团队所重用。所以,我想将来大家在工作中要注意这样的细节,多承担一些,这个世界上不缺乏聪明人,缺的是傻子,你干了一件又一件被大家认为是傻子的事情,最后你的成就一定远远超过那些「聪明人」。这些是我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点一点学会的。有时受到上级的表扬、有时受到上级的批评,但是非常幸运的是,我所在的这些环境中,更多的是一些「是是非非」的环境,比较少一些「非是」和「是非」的环境,我想让大家一开始学医的时候就理解和把握这些。

 

让那些愿意做事肯做事,愿意为集体做奉献的人受到重用,这是「昌明」,是我们医院的文化


另外我想跟大家说说「文化」,我们的青年讲坛就是为了弘扬文化。大家看到我们中日友好医院的院训「昌明进取,正道力行」八个字,最重要的是「昌明」两个字,体现的是「是是非非」的道理,让那些愿意做事肯做事,愿意为集体做奉献的人受到重用,这是「昌明」,是我们医院的文化。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善良、诚实、勤奋,这些都是一些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我们从小就在学习,但是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这些文化符号不只是在书本上,而是在我们的生活、工作这个特定的环境当中,这个特定环境对大家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文化,这个文化不是写下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是什么人做出来的?是我们大家共同奋斗的这一群人共同来完成的。一个团队共同经历过什么,这个团队就形成什么样的文化。


这些年大家也注意到了,中日医院在社会的认可度、知名度还有排行榜都在明显提高,这个提高是怎么来的?我自己也在琢磨。后来我想我找到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我们医院住院楼A栋二层最东边,后半夜一两点还亮着灯。那个房间是什么房间?是王辰院长当年的办公室。中日医院一大批和王辰院长一样,为了医院的发展而吃苦受累、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的人干出来的。在干的过程当中,这个医院的文化就形成了。将来大家会到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工作岗位,大家不要说我去迎合某个团队文化,不是这样的,而是你带着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带着你的智慧,带着你的努力来到这个环境当中,大家共同来塑造这样一种文化,这才是实打实的你所在这个团体的文化。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规矩和文化》(点击前方蓝字可跳转阅读)

 

住院医生阶段是医生成长的黄金时间,你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就像夏天晚上水稻田听到抽苗的声音

 

结合我自身的体会,给大家讲一讲执业医生的人生轨迹。我们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是没办法区分开的,按照八年的医学教育来计算,医学生的毕业年龄大概是二十四五岁,医学教育本身就是漫长的。我1996年从山东医科大学七年制转到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我的住院医生培养时间是五年。教育处说现在的住院医师培养时间是两到三年,我自己私下里想,做三年的住院医生实在是太短了,因为住院医生阶段是医生成长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你的成长速度超出你的想象。这种成长就像在夏天晚上的田地里,我们都能听见水稻抽苗的声音。我们把临床学到的知识用在了病人身上,我们都能听到、感受到我们知识的增加。我们不要把这段时间浪费掉,如果有的医学生选择毕业后出国深造,到实验室接受教育也可以,但是我想跟大家说:只要你结束国外深造,回到国内想当大夫的时候,必须要做五年的住院医生,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记得在协和医院做住院医生的时候,有一个比我年龄还大的、从国外留学十年的一位博士回国要求做临床大夫,他是北医毕业的,之后到美国实验室工作,回国想做大夫,比我年龄大,还要从住院医生做起,这是最基本的开始,谁都免不了。

 

主治医生阶段学会决断能力


医生成长的另一个黄金时间是主治大夫。住院医生阶段重要,虽然知识在不停的增加,但是你缺一条,就是「抉择」,独立的去做「决定」的训练,只有在自己独立面对压力、面对恐惧的时候,你才能获得另外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决断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做主治大夫这个阶段获得的。主治医生阶段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你开始发现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是你初步确定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

 

人生没有坦途。高年资大夫要把时间放在病人身上,放在读书上面

 

如果我们确定了某个研究方向,我们已经成为一个高年资大夫——如: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慢慢你会发现,在你的领域当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他的兄弟医院可能会请你去会诊,学术会议也可能会请你去介绍经验,但是大家不要把这种事情当成你的主业。我也在提醒我们科的年轻医生,不要把精力放在院外,要分清主次。我们工作的重心和重点就在你工作的这家医院、就在你负责的这些病人身上,这才是最重要的。出去会诊、走穴、讲课都是身外之物,非常非常小的事情,要把你的时间放在自己病人身上,放在读书上面,放在真能力、真实力的积累方面,这是这个阶段的大夫最需要做的事情。


我想给大家讲一下,任何事情不付出是没有回报的,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都需要付出,没有平白得到的,大家记住我说的话,一个好的夫妻关系,是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够得到的。


在这个人生阶段,我们的孩子开始上大学,我们的父母身体状况开始下降。我们也已经到了50岁的年纪,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的头发越掉越少,我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开始下降。这时候反而我们的医生承受着医院内更大的压力,有的可能已经成为院级领导、有的是学会领导,需要带着一个团队,这时候压力非常大,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我现在说还为时尚早,因为大家没有经历这样的人生过程,但将来是一定会的。


可是人生是不定的,会随时出现一些意外,我们的父母可能会提前离开我们,我们的小孩也可能三天两头的生病,我们也可能说话不注意得罪媳妇,最严重的是自己身体状况不行了,孩子还小,上面还有老人。这种事情大家不是说跟我没有任何关系,你一生总会碰到我刚才说的那些事情,一件或者两件。怎么办?不活了?我们人生刚刚开始,但是我想以我的人生经验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包括我们精神方面的、体力方面的、智力方面的储备,这个储备就会用在应对那些不良事件和灾难上面。大家别把自己的劲都用到精疲力尽,不要一切都顺利的时候就把该享受的、该拥有的、该做的都做了,人生不会那么顺利的,要悠着点,留点劲儿,把劲儿留在不顺的时候。这是我想给大家一点点的建议。

 

提高临床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在病人床边」,全程管理病人的大夫才叫大夫

 

下面我想给大家讲一下,临床医生最重要的是临床工作,因为你要看病人,我想大部分的人将来毕业之后将是在临床一线工作,当大夫要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关键性的东西就是「在病人床边」,朱元珏教授是我的老师,这是她告诉我的这个道理。我们科的见习大夫进了病房,第一步就是培养接触病人能力,我要求我们的实习大夫七点半进病房,你要走到病人身边,和病人接触,不要让上级医生带着你看病人,自己独立看病人,这是你的好机会。


实际上,我们看到我们正在培养的医生,不完全一样,有的面对病人的时候非常自信、问病史有板有眼;有的畏畏缩缩、不敢到病人床边去,在查房时我都把实习大夫们抓到床边去,因为只有跟病人近距离接触,才能学到真本事。「问病史」非常重要,不同的大夫问病史的方法不一样,你要成为佼佼者,有的患者愿意诉说,有的患者不愿意诉说,都要问出来。


我们也碰到过一些困难的病人,例如我们最近碰到一位,他来到病房时,对临床大夫极度不信任、甚至对整个医疗系统不信任,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查找医院和医生无能的例子——「做了很多检查都没确诊,大夫是坏的!在别的医院给我输液,为什么来到你们医院不给输液了?有问题!」遇到对大夫不信任的病人怎么办?我们还是需要和病人仔细沟通,要一点一点赢得患者的信任。医生这个职业是非常特殊的。医学太复杂了,对任何一个病人,我们即使给他做出诊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者干燥综合症,或者是肺癌,但病人还是有问题。肺癌病人问:「我还能活多少天?」虽然很难回答,但是如果你不给他解释清楚,就很难得到他的信任。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问:「我需要使用多大剂量激素?要用多久?」我们的规范是给了大概的剂量,针对每一个病人需要个体化用药,当我们面对病人很多问题的时候,要通过获得他的信任感才能正常的行医。赢得患者信任这个本事怎么获得?就是从做见习大夫和实习大夫那天开始,7点到病房,走到病人床边问病史和查体获得的。我们通过反复的训练,不停的去强化规则、按照规则办事。医生有信心,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大家还很年轻,我希望大家不管到多大岁数,都要按照你当住院大夫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来要求自己。我不知道大家将来能不能做到。我自己理解的,只有站在病人床边的大夫,全程管理病人的大夫才叫大夫。


另外,我们看病人是用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医生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思考,思考怎么来的?我们面对一个病人的时候,如果看到某个现象解释不了怎么办?要回去看书,然后再回来,再解释不了再看书,直到这个问题解决为止,这个过程当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训练是贯彻医生一生的。不学习肯定没有思考、不接触病人肯定没有思考,思考是大夫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我们要在思考中学会「怎么当大夫」,在思考中学会如何提高我们的临床技能。

 

不是年纪越大越有经验,是有循证依据的病例越多,积累的经验才越多

 

我想给大家讲的是通过我们的思考和临床实践不断获得经验,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经验一定要有循证依据,不是年纪越大越有经验。是你处理的病人、管理的病人、有证据的病例越多,积累的经验才越多,我们年轻大夫在参与查房的时候,一定要问「为什么」,不能上级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在病房反复强调「住院大夫要问为什么」。比如:凭什么要给病人做这个化验检查?一定要自己说服自己,医学很复杂,自己都说服不了怎么跟病人家属交流?实际上,病人家属问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把我们问倒,这就是我们目前医学的现状。


从我们做医学生和住院大夫开始,要养成临床研究素养,实际上每一个医生,包括青年医生都是研究者。我们对住院医生进行培养的时候,我们常说这件事:你写的每一个病人的记录,就是一篇科学文献,我们特别喜欢发现某一个住院大夫在他写的记录里引用了最新的参考文献。我特别反感那种「先抄写一大堆化验结果,再描写某某主任查房」的病程记录。我想问我们的住院医生,你的意见是什么?我们的病程记录应该首先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反映作为主管医生的你的思维和判断,以及据此做出的诊疗。一个有潜力的住院大夫一定会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判断,然后看看上级医师是不是和你的意见一致?如果我们的意见不一样,你可以在病程记录中分析意见不一致的原因。


住院医生就是要「培养」这个状态,如果没有这个状态,你将来的成长和发展也会成问题。


我特别喜欢在病程记录当中体现住院医生的思维和引用参考文献的记录,今天上午查房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住院医生对病人诊疗过程和对治疗的反应做了详细的描述,画了图。横坐标是时间轴,把患者的症状变化、用药变化等等都体现在A4纸上,这个图能不能加入到病历里?有人说不行,我说凭什么,整个病历最重要的就是这张纸!这里有对病人的总结和判断,这样的图将来也可能出现在你的某一个论文里面,谁说这个图不是科学文献?大家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

 

「临床科研非常难」,创新是科研的精髓

 

大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科学研究不容易,不是想发表文章就能发表,需要艰苦的努力,反复的实践,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个大夫的名字是巴里·马歇尔,他是澳大利亚的医生,是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者,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所有医生都认为胃溃疡是饮食不好、胃酸过多的时候,这位大夫在胃壁上发现弯曲的细菌,他发现以后就开始思考,为什么胃溃疡不是菌引起的?他在学术会议上说这件事的时候,所有人都说他是傻子、不可理喻、太愚昧,当别人都不相信的时候,他把细菌吞到胃里,复制出疾病模型。


大家要有「临床科研非常难」的思想准备,做临床医生有系统的训练,但我们接受的系统的科研训练非常少。如果大家接受完住院医生训练和主治大夫训练之后,有了研究的兴趣和方向,准备做临床科研,我给大家提的意见是首先要入门,要找人带,要经过培训。第一步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文献吃透,只有吃透科学文献才能才能凝练出好的科学问题;第二做科研要花时间,耐得住寂寞,长期的磨炼,勤于实践;第三,我们要理解科研需要创新,不能只是重复别人的工作。

 

离社会远一点,才能当一个好大夫


因为医生的工作性质,医生是远离社会的一群人,是踏踏实实的在医院、在校园环境里学习生活的一群人。离社会远一点,才能当一个好大夫。要让我们大夫之间的关系变成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让我们关系简单点,这就是我对医生的理解,这就是我对好医生的理解——「永远当一个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你的经验不断积累,你自己也要当老师进行带教,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你会带很多学生,把你对人生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再灌输给你的学生,让他再教下一代。

 

最大的幸福是内心的安宁,幸福感都是在你被需要的时候获得的

 

想说一下,最终大家也要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就是你的「兴奋点」在哪,比如,我就是一个看见病人就兴奋的大夫,将来你就踏踏实实做临床;如果说对教学特别有激情,只要住院大夫在旁边就充满热情、能不停的讲授,那么就当老师;如果对科研有兴趣,那就摆弄瓶瓶罐罐、做研究;有的从上高中就开始写小说,你将来接受完医学教育之后、临床工作有经验之后,你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本真正反映临床大夫、临床生活的好小说好电影,我想哪一年我也能当导演拍一部电影,把临床大夫的临床生活放到电影院,让所有人都看,像《中国机长》一样,让大家真正了解大夫的日常生活。


再给大家说一句话,是我们王辰院长说的,「最大的幸福是内心的安宁」。「幸福是什么」很复杂,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如果你仔细去想,幸福感都是在你被需要的时候获得的。不管是谁,患者也好、家属也好、儿女也好、妻子也好,被他们需要。当你满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满足自己,这种感觉是由内而生的幸福。你甚至不需要告诉他「我在给你提供帮助」,告诉别人,你的幸福就减半了。大家可能慢慢能够理解这点事。


最后也借着这样一个机会,祝愿所有的大夫,咱们所有的老师,所有同学生活幸福!

 


作者介绍


曹彬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常务),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本文内容整理自曹彬教授在「中日友好医院青年讲坛——美学系列讲座」上的演讲,原标题:《青年医师临床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特别感谢曹彬教授细致的审阅修改!





本文完
编辑:Jerry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