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人•70年(视频)| 钟南山:面对挑战,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
来源: 呼吸界 2019-12-20

年终巨献


一吸一呼之间,沧海变桑田。70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中国呼吸学科的发展巨变,背后凝聚了几代人的爱与专注,他们与发展并行,与时代同步,用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深耕着这片医学热土,使中国呼吸界焕发出勃勃生机。12月16日起,我们于每周一、五推出《7人•70年》视频人物专访系列,为您讲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不同时代的7位呼吸人平凡而又卓越的故事,他们分别是罗慰慈,钟南山,蔡映云,陈荣昌,孙永昌,曹彬,刘丹。我们希望能从他们的人生感悟和成长故事中,体会到身为医者对这职业与事业的敬畏之情,身为呼吸人扛鼎责任的那份担当之心。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共鸣,汲取营养。




钟南山:

「我父亲是个儿科大夫

他常常教育我

一个是实实在在

不要随便说 要有根据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

做事情要执着

不要随便改换方向

这给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1960年我从北医毕业后

说实在的

搞呼吸

特别是搞慢支炎这些

并不是我的初衷

我本来是想搞外科的


1971年我刚刚调到广东

服从组织分配

就去了搞慢支炎小组

我一开始我对这个事没兴趣的

但是我真正钻研进去之后

就发现那时候这些病人

我所遇到的虽然都是同一个诊断

但是也很不一样

所以我就通过过去的知识

做了些很好的深入分析

从那开始就从事呼吸疾病的研究


一个很好的医生

一个很好的老师

不见得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者

这里缺乏的一个素质就是

他有没有对一些不懂的事情产生好奇

就去钻研、就想办法解决

我最欣赏的学生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一个是肯干

第二个是能干

第三个是善干

就是说他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

在这个团队里头他能起作用

就是我们中国能不能够

在呼吸疾病里有点创新和提高

能够对世界有点贡献

我最希望的是这样


我想还有一个对呼吸疾病的很大的推动

是2003年的非典

也包括这个急性呼吸性的传染病在这个问题上

有很大推动

那么当然也推动了很多的抢救重病的工作

遇到这个非典

很多人问我有没有压力

另外如果失败的话

会不会对你院士的声誉影响很大

我好像很少想这个

我感觉最大的压力是来自病人活不活

这个就是我的责任

所以当个医生来讲

我想因为医生是面对人的

恐怕责任感是第一位的


在查房的时候

我觉得我还是个学生

因为这些病人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现在不单单是查房

而且看门诊也是个挑战

因为患者是全国过来的

已经跑了很多医院

所以我很愿意迎接这个挑战


我常常遇到一些病人

不是呼吸系统的

如果有需要的话

我经常会请教风湿科 心脏科大夫

和他一起讨论

讨论后有一些看法

给一个治疗方案

到现在为止

有时候我还犯错

因为遇到这么多挑战

我还是有很多诊断有错的

有时候我们研究生追踪病人 做了活检

我们的判断是有错误的

权威不可能没错

所以我凡是有疑难的

我都让研究生跟踪

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是怎么样

治疗最后有什么感觉

这样来考虑我们的思考 诊断对不对

这个常常是这样

每个患者能解决问题

我也学习到东西了


慢性气道疾病

现在全世界很落后的

那么经过这么多年

我们才慢慢找出了

早诊早治是最要害的


我希望在我还活着的时候能够改变

全国对慢阻肺的研究的战略


对呼吸科医生

我的愿望就是

我们要抓住早诊早治早干预这个方向

我们大有可为

而且我们很多方面有可能领先于世界」



专家介绍 - 钟南山



1936年10月生。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前会长、顾问。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伯明翰大学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英国皇家内科学会高级会员(爱丁堡、伦敦),首届「港大百周年杰出学者」。现任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COPD、重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SARS、H1N1、H5N6、H7N9、MERS等新型流感)防治的领军人物。先后主持国家973、863、「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WHO/GOLD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等重大课题十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Medicine、Lancet、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est等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国际权威刊物,总引用次数近千次;在中华医学会等机构主办的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哮喘:从基础到临床》、《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呼吸病学》等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近6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等奖励20余项;获得全国白求恩奖章(2004)、南粤功勋奖(2011)、吴阶平医学奖(2011)、中国工程院光华科技成就奖(2016)、黄大年式国家级教学团队奖(2017)、改革先锋(我国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新中国最美奋斗者(2019)等荣誉奖励数十项。






本文完
编辑:Jerry

图片
特别鸣谢
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