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瑜:我有幸遇见王辰,他懂我,懂肺移植的意义!今后我们要走向世界
来源: 呼吸界 2017-11-07


王辰院士是中日医院院长、我国著名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陈静瑜是今年3月加盟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副主任并兼任中心下设的肺移植科主任、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他们是20多年的莫逆之交,彼此惺惺相惜,如今都着迷于同一件事情——中国肺移植手术的开展。

2017年10月29日中午,陈静瑜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有人说我是“摆渡人”,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那天上午,陈静瑜参加完中日医院和安贞医院的两场学术研讨会,马不停蹄赶回无锡,同行的还有中日医院同道刚刚为无锡受者获取的脑死亡爱心捐献肺源,当天晚上,陈静瑜将亲自用这个肺源为两位肺纤维化老人完成两例单肺移植手术。陈静瑜在微信最后写道,对我来说工作已成了乐趣,自己已是身不由己被移植,当看到每个濒死的病人通过肺移植享受新生活时,我就得到最大的满足。

2017年10月29日上午,王辰告诉搜狐健康,呼吸疾病终末期患者遭受的是憋不如死的折磨,遭遇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界。当一个生命要过奈何桥,此生或到此为止的时候,多了一个选项,多了一个手段,为什么不选择试一下呢?“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间质、肺血管及胸膜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会出现呼吸循环不全和衰竭,肺移植是唯一彻底的终极治疗手段。”


怎么确定患者该做肺移植?


憋气到中重度的时候,是天下最难受的症状,憋气比疼痛和瘙痒更难受。疼痛面前有英雄,憋气面前无意志,天底下第一酷刑就是憋气。王辰形容,这种病人一旦换了肺,便会重获新生 。



外国的许多患者做肺移植手术是为提高生存质量,而中国患者做肺移植手术是到了终末期肺病濒死状态才不得不做。但终末期肺病手术难度大,不是肺移植手术的最佳时机,我们中国的内外科医生要做的是帮助患者转变观念。

王辰院士介绍,2015年国际心肺移植组织(ISHLT)更新了肺移植的适应症,包括3条:如果不做肺移植手术,病人两年内因肺部疾病致死风险大于50%;肺移植术后存活超过90天的可能性大于80%;如果肺移植功能维护良好,术后存活超过5年的可能性大于80%。肺移植适应症的病种有四大类疾病,包括阻塞性疾病,如慢阻肺、肺气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肺间质纤维化、弥漫的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肺间质纤维化的病人是接受肺移植第一大病种,尤其是特发性肺纤维化,这种疾病病人中位生存期,也就是从内科诊断明确到死亡也就两三年的时间,一旦到了急性加重期就没有任何治疗方法,只能求助于肺移植。矽肺也属于间质性肺疾病,很重的矽肺病人也是一个适应症。其次的受者人群是慢阻肺、肺气肿的病人,这些病人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甚至要用呼吸机维持,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介入肺移植。

实际上到了肺功能的终末期,原则上都可以来求助肺移植。陈静瑜目前做的肺移植手术病人大多数是以下几种,一种是肺气肿的病人,有呼吸衰竭导致肺心病的发生,合并高碳酸血症,甚至要用呼吸机维持;第二种就是肺纤维化的病人,尤其是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这种疾病病人中位生存期短,也就是从内科诊断明确到死亡也就两三年的时间,一旦到了急性加重期就没有任何治疗方法,所以这种病人也是肺移植绝对适合症;其他的比如严重的矽肺,还有双侧支气管的扩张导致反复感染的,肺动脉高压合并心衰的,和一些罕见病好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都是肺移植手术的适应症。

陈静瑜最后提醒:“要鼓励ICU医生维护好脑死亡爱心捐献的器官,以使心肺肝肾都能用于救人。另外呼吁病人不要濒危才想到移植,要早准备。”


我们不缺供体,缺质量好的供体


“有了捐献才有器官,有了器官才有生命”,肺移植手术开展的前提是有适宜的器官供给。2016年全国有4080个心脑死亡病人进行了器官捐献,但我们仅利用了5%的肺源,陈静瑜认为,尽管国内肺源相对富足,但是符合要求的肺源因被污染、维护差等问题出现不足的情况。值得欣喜的是,随着近年技术的逐渐成熟,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目前非常顺畅,将来器官移植需要建立器官修复工厂,这个修复工厂如果建立,就会像血库一样,把供体器官修复后分配到各个移植医院进行手术。

中国的肺移植跟国外不一样,我们的供体质量与一些国家相比差不少。陈静瑜坦言,“国外有脑死亡立法,病人都是在48小时内把器官捐出来,所以肺相对很干净,没有任何感染,再加上国外受者全身状况条件好,所以国外术后一年生存率可能在90%左右。”

但我们的供肺,以我们中心为例,我们中心用脑死亡病人呼吸机维持下的供体,取下的供体一般都应用呼吸机一周左右,我在中日医院曾经用了一个供体,这个供体气管切开了150天,5个月,这个供体是28岁,150天呼吸机支持下的肺取下来再给一个受者病人,那个病人是一个67岁的病人,我们做了双肺移植,为什么用这个供体来做呢?就是因为这个病人是PRA阳性100%,术后排异性很高,我们术前做了8次的血浆置换,所以中日医院的强大就是综合能力很好,做了8次血浆置换以后,我们再给他用了这个28岁的呼吸机维持5个月的供肺,如今这个病人已经康复3个多月了。中国肺移植尽管做的很难,但是靠团队的努力还是做起来了,今后我们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有正常的跟国际完全接轨的脑死亡器官捐献供体移植。”陈静瑜说。

据陈静瑜统计,他在中日医院做的80%供体都是有轻微感染的肺,但肺移植成功率高达80%。



王辰懂我!他为我四处奔波

病人肺移植术后能否存活,存活得好不好,需要多科医生联合作战。内科、ICU、感染科、麻醉科、康复科……一年来,中日医院请陈静瑜加盟为该院肺移植科主任,还专门引进麻醉专业人才赵晶教授,足以表明医院在做好肺移植及重要器官移植方面的决心和远见。

王辰说,有了陈静瑜、赵晶的加盟,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将会开展规模性肺移植,会给大量技终末期呼吸病患者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陈静瑜说,外科医生离不开内科医生,没有内科医生对肺移植的认可,外科医生就是孤立无援。“我有幸遇见王辰,他懂我,懂肺移植的意义,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肺移植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他到哪儿都在为肺移植摇旗呐喊,我很感谢他。”

本文转自:《搜狐健康》

视频来源:第一医学频道


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