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节病硬化到肺淋巴管肌瘤病,你怎么应对
来源: 呼吸界 2017-03-11

多系统累及的遗传病——结节性硬化


结节性硬化(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全身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在产前诊断中,如果发现心脏横纹肌瘤,则高度提示发生结节性硬化的可能,但是心脏横纹肌瘤在出生后可能消失,所以并不建议进行激进的处理方式,然而产前诊断中能够发现心脏横纹肌瘤的概率仅有2/1000。


临床中TSC可以表现为皮肤的局部色素脱失、甲周纤维瘤、血管纤维瘤。肾脏部位可出现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般为多发性、双侧性,所以并不建议采用手术切除方法。神经系统病变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癫痫,影像学可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图1),目前治疗结节性硬化诱癫痫的一线药物是氨己烯酸(喜宝宁);也可有痴呆及自闭症等表现。结节性硬化在肺部的表现是以自发性气胸为主,影像学可见肺部双侧薄壁肺大疱,称之为肺淋巴管肌瘤病(LAM)。当然,肺淋巴管肌瘤病也可以没有遗传背景,独立散发出现,但其发病机制与TSC相似。


图1. 结节性硬化患者的头颅CT。长箭头所示为皮质结节,三角形所示为室管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结节性硬化的肺部表现——肺淋巴管肌瘤病


肺淋巴管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病,其人群发病率约为5/100万,常见于育龄期女性,病死率高。在我国LAM协作网中注册登记的LAM患者仅有500人,根据发病率估计推测大部分的LAM处于漏诊或误诊状态。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活动受限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肺功能下降导致的低氧血症,难控制的乳糜胸,反复发作气胸,肺动脉高压。其影像学表现为对称性、广泛分布的薄壁囊腔(图2),因此在胸片或普通胸部CT上可能难以发现异常。


目前对LAM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的血清标志物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它的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诊断方面,除典型的临床表现外,推荐行基因组全外显子测序,通过基因测序的手段,能够鉴别其他以气胸、肺部多发薄壁囊腔为改变的疾病,例如BHD综合征。对于成年女性患者,如果反复发生气胸,或诊断TSC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或存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以及肺囊性变,都要积极筛查是否存在LAM。目前在国内外均有LAM及TSC罕见病相关的公益组织,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


图2 LAM患者胸部CT示双肺弥漫分布的薄壁囊腔及乳糜胸改变


结节性硬化,有药可治


结节性硬化的发生与TSC1、TSC2的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由于TSC1/TSC2是以蛋白复合体的形式在体内存在,因此两者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均可导致结节性硬化的发生。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TSC及LAM的发病机制与mTOR的过度活化密切相关,它在人体中参与新陈代谢及增殖相关的调节。针对这一发现,西罗莫司(雷帕霉素),一种mTOR靶向抑制剂,被FDA批准用于TSC的治疗。研究发现,西罗莫司治疗TSC越早启动越好,它能够抑制肾肿瘤的生长,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VEGF-D的水平,患者停药后,可见肿瘤继续生长,而肺功能也出现下降,因此靶向治疗对TSC的是积极有效的。



西罗莫司的使用剂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确定,小于50kg的患者,推荐剂量为1mg/日出;大于50kg者,推荐剂量为2mg/日。用药后应定期复查,以评估疾病进程及药物的安全性。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口腔炎、口腔溃疡,皮肤毛囊炎和痤疮,高脂血症,月经异常,腹泻,白细胞缺乏以及发生间质性肺疾病,总体来讲,其不良反应比阿司匹林还要少。


在我国呼吸病专家的努力下,徐凯峰等在北京协和医院于2010年召开了首届TSC/LAM相关的mTOR信号通路研讨会。目前全国共有4家专病门诊,预计2016—2017年,LAM专病门诊将增加至20家,全国罕见病联盟即将启动TSC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项目。


(文/中日医院 姜丁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 张宏冰)

804